碑
碑字的笔画:13画;
I
bēi
ㄅㄟ
〔《广韵》彼为切,平支,帮。〕
1.竖石。古代竖立在宫、庙门前用以识日影的石头。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,上当碑南陈。”
郑玄注:“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,引阴阳也。”
2.竖石。古代竖立在宗庙大门内繫牲口的石头。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祭之日,君牵牲……既入庙门,丽于碑。”
郑玄注:“丽犹繫也。”
宋宋祁《宋景文公笔记·释俗》:“碑者……施于庙则繫牲。”
3.竖石。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的木柱,后专用石。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公室视丰碑。”
郑玄注:“丰碑,斲大木为之,形如石碑。于椁前后四角树之,穿中于间为鹿卢,下棺以繂绕。天子六繂四碑,前后各重鹿卢也。”
宋孙何《碑解》:“古之所谓碑者,乃葬祭飨聘之际所植一大木耳。而其字从石者,将取其坚且久乎?”
4.书刻图桉或文字,记死者生平功德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。亦用以刻文告。
秦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。
汉蔡邕《郭有道碑》:“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。”
南朝梁王屮《头陀寺碑文》:“夫民劳事功,既镂文于锺鼎;言时称伐,亦树碑于宗庙。”
《新唐书·姚崇传》:“政条简肃,人为纪德于碑。”
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碑碣石兽》:“《开元礼》:‘五品以上立碑。’”
5.碑文。文体的一种。
《后汉书·桓彬传》:“﹝桓麟﹞所着碑、诔、讚、说、书凡二十一篇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诔碑》:“夫属碑之体,资乎史才,其序则传,其文则铭标序盛德,必见清风之华;昭纪鸿懿,必见峻伟之烈,此碑之制也。”
唐韩愈《答魏博田僕射书》:“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,令譔庙碑,见遇殊常,荷德尤切。”
金陈庾《吊麻信之》诗:“体瘁渐成中酒病,家贫全仰卖碑钱。”
明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一:“曰叙、曰记、曰碑、曰碣、曰铭、曰述,史之变文也。”
6.指碑帖。
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·叙目》:“于是康子翻然捐弃其故,洗心藏密,冥神却埽,摊碑摛书,弄翰飞素,千碑百记,钩午是富。”
7.立碑。亦指撰写碑文。
唐韩愈《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》:“碑于墓前,维昭美故。”
唐元稹《唐故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》:“唐制:三品以上殁,既葬,碑于墓,以文其行。”
金张建《华州城隍神新庙碑》:“于是辇石北山,砻而碑之。”
清恽敬《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》:“谨惟苏子瞻氏受知于张安道,为之铭,韩退之氏在袁州为属于王鸿中,亦碑其墓,于是不敢辞。”
8.见“碑珓儿”。
9.通“崥”。山脚。
汉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儒书言:卢敖游乎北海,经乎太阴,入乎玄阙,至于蒙毂之上,见一士焉……轩轩然方迎风而舞。顾见卢敖,樊然下其臂,遁逃乎碑下。”
黄晖校释:“碑,读作崥。
王念孙曰:‘崥,山足也。’”
II
pō
ㄆㄛ
见“碑池”。
阅读:151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