晦
晦字的笔画:11画;
huì
ㄏㄨㄟˋ
〔《广韵》荒内切,去队,晓。〕
1.农曆每月的最后一日。
《春秋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己卯晦,震夷伯之庙。”
杨伯峻注:“己卯,九月三十日。”
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十一月晦,日有食之。十二月望,日又食。”
宋苏轼《和子由寒食》:“寒食今年二月晦,树林深翠已生烟。”
清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上》:“旋有英国二货船,遵式具结,于九月晦入口,而义律遣二兵船阻之。”
2.指晦节。
唐长孙正隐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诗:“晦晚属烟霞,遨游重岁华。”
唐韦应物《月晦忆去年与亲友曲水游宴》诗:“晦赏念前岁,京国结良俦。”参见“晦日”、“晦节”。
3.晚上;夜。
《易·随》:“君子以向晦入宴息。”
高亨注:“翟玄曰:‘晦者,冥也。’冥谓暮夜也。向晦犹今言向晚也。”
《楚辞·天问》:“自明及晦,所行几里?”王逸注:“言日平旦而出,至暮而止,所行凡几何里乎?”太平天国洪秀全《御製千字诏》:“癸卯斯载,如晦纔曙。”
4.昏暗;不明亮。
《诗·郑风·风雨》: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
毛传:“晦,昏也。”
唐韩愈《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》诗:“雾雨晦争泄,波涛怒相投。”
清沉覆《浮生六记·闺房记乐》:“芸备小酌拟邀畅饮,忽阴云如晦。”
田野《火烧岛》:“我不哭,即使是在风雨如晦的深夜,关起门来清理着死去同志的衣服书籍。”
5.指义理深微;隐晦。
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。”
杨伯峻注:“记载史实而意义幽深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宗经》:“其婉章志晦,谅以邃矣。”
清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两字对文而误解例》:“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,两字对文,人所易晓也;然亦有其义稍晦,致失其解者。如《尚书·洪范篇》:‘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’……人知因革,莫知从革,斯失其解矣。”参见“晦暗”、“晦昧”。
6.掩蔽;隐秘不露。
《易·明夷》:“利艰贞,晦其明也,内难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”
高亨注:“‘利坚贞’者,因其卦象是日入地中,隐晦其光明也。正如贤人‘内难而能正其志’,即在朝内处于艰难之境,然能正其心,亦终有利矣。”
《新唐书·高祖纪》:“不时谒……王氏对以疾,炀帝曰:‘可得死否?’高祖闻之益惧,因纵酒纳贿以自晦。”
宋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四:“南安翁弃官而晦其迹,亦人所难能。”
清黄鷟来《题毛闇斋〈采芝图〉》诗:“凤羽岂终晦,展卷心悠悠。”
7.昏聩;愚昧。参见“晦盲”、“晦昧”。
8.指昏聩愚昧之人。
9.败谢;凋零。
《文选·江淹〈杂体诗·效王微“养疾”〉》:“寂历百草晦,欻吸鶤鸡悲。”
李善注:“枝叶彫伤谓之晦。”
唐王昌龄《宿灞上寄侍御璵弟》诗:“长云骤落日,桑枣寂已晦。”
明陈子龙《杂诗》之九:“晦草媚初景,蛰禽趍令时。”
10.倒霉。参见“晦气”。
11.迷信指阴间。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十四:“试看鬼能为活证,始知明晦一般天。”
12.无几。参见“晦在”。
阅读:225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