晦
晦字的筆畫:11畫;
huì
ㄏㄨㄟˋ
〔《廣韻》荒內切,去隊,曉。〕
1.農曆每月的最後一日。
《春秋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己卯晦,震夷伯之廟。”
楊伯峻註:“己卯,九月三十日。”
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十一月晦,日有食之。十二月望,日又食。”
宋蘇軾《和子由寒食》:“寒食今年二月晦,樹林深翠已生煙。”
清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撫記上》:“旋有英國二貨船,遵式具結,於九月晦入口,而義律遣二兵船阻之。”
2.指晦節。
唐長孫正隱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詩:“晦晚屬煙霞,遨遊重歲華。”
唐韋應物《月晦憶去年與親友曲水遊宴》詩:“晦賞念前歲,京國結良儔。”參見“晦日”、“晦節”。
3.晚上;夜。
《易·隨》:“君子以向晦入宴息。”
高亨註:“翟玄曰:‘晦者,冥也。’冥謂暮夜也。向晦猶今言向晚也。”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自明及晦,所行幾裏?”王逸註:“言日平旦而出,至暮而止,所行凡幾何裏乎?”太平天國洪秀全《禦製千字詔》:“癸卯斯載,如晦纔曙。”
4.昏暗;不明亮。
《詩·鄭風·風雨》:“風雨如晦,雞鳴不已。”
毛傳:“晦,昏也。”
唐韓愈《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》詩:“霧雨晦爭泄,波濤怒相投。”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蕓備小酌擬邀暢飲,忽陰雲如晦。”
田野《火燒島》:“我不哭,即使是在風雨如晦的深夜,關起門來清理著死去同誌的衣服書籍。”
5.指義理深微;隱晦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誌而晦,婉而成章。”
楊伯峻註:“記載史實而意義幽深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宗經》:“其婉章誌晦,諒以邃矣。”
清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·兩字對文而誤解例》:“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,兩字對文,人所易曉也;然亦有其義稍晦,致失其解者。如《尚書·洪範篇》:‘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’……人知因革,莫知從革,斯失其解矣。”參見“晦暗”、“晦昧”。
6.掩蔽;隱秘不露。
《易·明夷》:“利艱貞,晦其明也,內難而能正其誌,箕子以之。”
高亨註:“‘利堅貞’者,因其卦象是日入地中,隱晦其光明也。正如賢人‘內難而能正其誌’,即在朝內處於艱難之境,然能正其心,亦終有利矣。”
《新唐書·高祖紀》:“不時謁……王氏對以疾,煬帝曰:‘可得死否?’高祖聞之益懼,因縱酒納賄以自晦。”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四:“南安翁棄官而晦其跡,亦人所難能。”
清黃鷟來《題毛闇齋〈采芝圖〉》詩:“鳳羽豈終晦,展卷心悠悠。”
7.昏聵;愚昧。參見“晦盲”、“晦昧”。
8.指昏聵愚昧之人。
9.敗謝;雕零。
《文選·江淹〈雜體詩·效王微“養疾”〉》:“寂歷百草晦,欻吸鶤雞悲。”
李善註:“枝葉彫傷謂之晦。”
唐王昌齡《宿灞上寄侍禦璵弟》詩:“長雲驟落日,桑棗寂已晦。”
明陳子龍《雜詩》之九:“晦草媚初景,蟄禽趍令時。”
10.倒黴。參見“晦氣”。
11.迷信指陰間。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試看鬼能為活證,始知明晦一般天。”
12.無幾。參見“晦在”。
阅读:222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