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
失字的笔画:5画;
I
shī
ㄕ
〔《广韵》式质切,入质,书。〕
1.失掉;丢失。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既得之,患失之。”
南朝梁任昉《奏弹刘整》:“范今年二月九日夜,失车栏子夹杖龙牵等。”
唐韩愈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亲治细事,失君人大体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一回:“失些东西,倒是小事。”如:失物招领;得而复失。
2.错过;放过。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此时也,弗可失也。”
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此用奇之时,不可失也。”
唐韩愈《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》:“吾求妇氏久矣,唯此翁可人意,且闻其女贤,不可以失。”
3.没有把握住或控制住。参见“失手”、“失足”、“失喜”、“失笑”。
4.违背;离开。
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失法离令,若死我死。”
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中书令石显用事,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,不敢失其意。”
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。”
宋曾巩《苦雨》诗:“秪疑日失黄道去,又见雨含沧海生。”如:失礼;失约。
5.变易;错乱。
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今夫徙树者,失其阴阳之性,则莫不枯藁。”
高诱注:“失,犹易也。”如:大惊失色。
6.迷失;找不着。
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。”
宋秦观《踏莎行》词: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”
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只有远见卓识,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。”
7.错误,失误。
《商君书·靳令》:“邪臣有得志,有功者日退,此谓失。”
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臣闻秦有十失。”
唐韩愈《黄陵庙碑》:“以余考之,璞与王逸,俱失也。”
《警世通言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吾辈切记,不可轻易说人笑人,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张天翼》:“你的作品有时失之油滑。”
II
yì
〡ˋ
〔《集韵》弋质切,入质,以。〕
1.通“逸”。奔跑。
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其马将失。”
杨倞注:“失,读为‘逸’,奔也。”
2.通“逸”。逃走。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马失,食农夫之稼。”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淮南子十八》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作‘逸’。”
3.通“逸”。隐遁。
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贤俊失在岩穴,大臣怨于不以。”
4.通“佚”。放荡;淫佚。
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。”
颜师古注:“失,读曰‘佚’。”
《汉书·游侠传·原涉》:“不幸壹为盗贼所污,遂行淫失。”
5.通“佚”。安闲,安乐。
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子兵法·实虚》:“先处战地而侍(待)战者失,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。”今本《孙子·虚实》作“佚”。
6.通“佚”。轻忽。
《书·盘庚中》:“盘庚乃登进厥民。曰:‘明听朕言,无荒失朕命。’”孙星衍疏:“失,江氏声读为‘佚’。
《说文》云:‘佚,一曰忽也。’”
阅读:222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