黜
黜字的笔画:17画;
chù
ㄔㄨˋ
〔《广韵》丑律切,入术,彻。〕
“诎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贬降,罢退。
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”
唐韩愈《黄陵庙碑》:“元和十四年春,余以言事得罪,黜为潮州刺史。”
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若所举不得其人,后日或贪财坏法,轻则罪黜,重则抄没,连举主一同受罪。”
2.减损。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初,子驷与尉止有争,将御诸侯之师,而黜其车。”
杜预注:“黜,减损。”
3.摈弃。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君将黜嗜欲,掔好恶,则耳目病矣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韩暹、杨奉专用威命,君则致讨,克黜其难,遂迁许都,造我京畿,设官兆祀,不失旧物,天地鬼神于是获乂,此又君之功也。”
金王若虚《〈论语〉辨惑二》:“若乃隳支体,黜聪明,心斋坐忘等语,此出于庄周之徒。”
4.废除。
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。”
韦昭注:“黜,废也。”
唐王勃《上吏部裴侍郎启》:“黜非圣之书,除不稽之论。”
清沉曰霖《晋人麈·琐言·十二肖论》:“十二肖之宜黜者,若鼠若猴,其宜收者,若元武,若朱鸟。”
5.放纵。参见“黜嫚”。
6.放逐。
《公羊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黜公者,非吾意也。”
何休注:“黜,犹出逐。”
7.去。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为之六閒,以扬沉伏,而黜散越也。”
韦昭注:“黜,去也……发扬滞伏之气,而去散越者也。”一说通“屈”。收敛;收聚。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国语上》:“黜,读为屈。屈,收也。谓收敛散越之气也。”
8.贬斥。
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利口巧辞,孔子常黜其辩。”
唐柳宗元《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》:“太史公尝言:世之学孔氏者,则黜老子;学老子者,则黜孔氏。道不同不相为谋。”
清戴名世《送萧端木序》:“余与萧君试于京兆,皆被放,而分校黜余文者亦闽人也。”
阅读:16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