跛
跛字的笔画:12画;
I
b·
ㄅㄛˇ
〔《广韵》布火切,上果,帮。〕
1.足瘸。
《易·履》:“跛能履,不足以与行也。”
《北史·李谐传》:“因瘿而举颐,因跛而缓步,因謇而徐言,人言李谐善用三短。”
茅盾《有志者》:“这位老先生脚有点儿跛,身体似乎差些。”
2.瘸腿的人。
《北史·魏纪三·高祖孝文帝》:“路见眇跛,停驾亲问,赐衣食,复终身。”
明吴宽《记园中草木·榆》诗:“古人无弃物,守圃尝用跛。”
清徐谦《官赈谣》:“女号母,夫号妇,强率弱,稚随耇,瞽循牆,跛昂首。”
3.跛行,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。
陈登科《活人塘》二一:“拄住小棍,仍装着跛子跛到庙后,呆呆看着小圩子里一座大碉堡。”
王蒙《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》:“传达室的工人,复员荣军老吕微跛着脚走出。”
4.钝拙。
宋苏轼《和子由〈论书〉》:“吾闻古书法,守骏莫如跛。”
II
bì
ㄅ〡ˋ
〔《广韵》彼义切,去寘,帮。〕
站立时重心偏于某一足上。古时认为是一种不恭敬的举止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游毋倨,立毋跛。”
郑玄注:“跛,偏任也。”
孔颖达疏;“跛,偏也,谓挈举一足,一足蹋地。”
阅读:125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