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
简体静字的笔画:14画;繁體靜字筆畫:16畫。
(静,静)
jìng
ㄐ〡ㄥˋ
1.静止;不动。
《易·坤》:“坤至柔,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养气》:“水停以鉴,火静而朗。”
宋田锡《论边事》:“应动而静,则养寇以生姦;应静而动,则失时以败事。”
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词:“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”
2.寂静,无声。
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眴兮杳杳,孔静幽默。”
王逸注:“野甚清淨,漠无人声。”
南朝梁王籍《入若耶溪》诗: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
清黄鷟来《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堂》诗:“松门落叶深,竹径寒香静。”
巴金《春》二:“夜很静。月亮已经偏西了。”
3.默不作声。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子之容舒迟,见所尊者齐遫。足容重,手容恭,目容端,口容止,声容静。”
郑玄注:“不哕咳也。”
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虽不识义,亦不阿惑,吾其静也。”
韦昭注:“静,默也。”
4.安静;平静。
《书·大诰》:“有大艰于西土,西土人亦不静。”
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“本朝不静,草木早藁。”
高诱注:“静,安。朝政不宁,故草木变动堕落早枯藁也。”
唐韩愈《醉客》诗:“初喧或忿争,中静杂嘲戏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十一回:“也该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,他们心里又不静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韦素园》:“我在此也静不下,琐事太多,心绪很乱。”
5.谓使安定。
《逸周书·大匡》:“小匡用惠,施舍静众。”
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决裂阡陌,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。”
三国魏曹丕《述征赋》:“镇江汉之遗民,静南畿之遐裔。”
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建》:“公当归相天子,静中原以固根本。”
6.沉着,冷静。
《荀子·仲尼》:“福事至则和而理,祸事至则静而理。”
唐韩愈《与祠部陆员外书》:“其趋事静以敏,着美名而负屈称。”
宋岳飞《奏乞出师札子》:“俾臣得一意静虑,不以兵食乱其方寸。”
7.沉静稳重。
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’”
8.清洁,乾净。
唐杜甫《渼陂行》:“沉竿续蔓深莫测,菱叶荷花静如拭。”一本作“淨”。
戴望舒《在天晴了的时候》:“炫耀着新绿的小草,已一下子洗静了尘垢。”
9.清洗,清除。
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静其巾幂。”
韦昭注:“静,洁也。”
三国魏曹植《侍太子坐》诗:“白日曜青天,时雨静飞尘。”
10.净尽,没有馀剩。
元雅琥《上执政四十韵》:“天下皆桃李,人间静棘榛。”
11.精神贯注专一。道家一种修养之术。
《云笈七籤》卷九九:“修鍊之士当须入静……大静三百日,中静二百日,小静一百日。”
12.倦怠。
汉扬雄《太玄·玄攡》:“其静也,日减其所有,而损其所成。”
范望注:“静谓怠也,倦怠如成其事者,天地人之所不能也。”
13.即坛静。道家修炼处所。参见“静房”、“静櫺”。
14.善美。
《艺文类聚》卷八七引《韩诗》:“‘东门之栗,有静家室。’静,善也。言东门之栗树之下,有善人,可以为室家也。”
15.引申为巧饰,巧伪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曲静之言,不可以为道。”
16.图谋。
《逸周书·酆保》:“七恶……四,交其所亲,静之以物,则以流其身。”
朱右曾校释:“静,谋也。”
17.精明。参见“静悍”。
18.通“情”。诚实。
《逸周书·官人》:“饰貌者不静。”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由中出,故静。礼自外作,故文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礼记中》:“静当读为情,情者诚也,实也……古字静与情通。”
19.通“情”。内心,内情。
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“静忠而宽,貌庄而安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礼记中》:“《逸周书》‘情忠而宽’,《大戴礼》‘情’作‘静’……静亦情之假借。”
20.通“争”。
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夫唯不静,故无尤。”
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·苏秦谓齐王章(四)》:“功(攻)秦之事败,三晋之约散,而静秦,事卬曲尽害。”
阅读:391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