趨
简体趋字的笔画:12画;繁體趨字筆畫:17畫。
(趋,趋)
I
qū
ㄑㄩ
〔《广韵》七逾切,平虞,清。〕
亦作“趍”。“驺”的被通假字。
1.疾行;奔跑。
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辟之,不得与之言。”
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殇公知孔父死,己必死,趋而救之,皆死焉。”
何休注:“趋,走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猎者逐禽,车驰人趍,各尽其力。”
宋洪迈《夷坚丁志·京西田中蛇》:“闻屋侧喀喀作声,趋而视,则有蛇踞屋上。”
2.古代的一种礼节,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。
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见齐衰者、冕衣裳者与瞽者,见之,虽少,必作;过之,必趋。”
《孔子家语·困誓》:“子贡趍而进曰:‘敢问何谓也?’”
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赐带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。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四:“﹝吴宣教﹞急急趋上前去唱个肥喏。”
3.奔赴,投身。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忧天下之害,趋一国之患,不避卑辱谓之仁义。”
《新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今捨必禽之弱,而趋难敌之彊,非计也。”
4.追求;追逐。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为臣者不忠而邪,以趋爵禄。”
宋王安石《江上》诗之五:“补败今谁恤?趋生我自羞。”
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四》:“后世欲其(指墨)发光,欲其香,又欲其坚,故造作百端,淫巧遝出,价侔金玉,所谓趍其末而忘其本者也。”
5.为追赶。
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:“于是相与趋之,行三十里,及而杀之。”
高诱注:“趋,逐。”
6.向;趋向。
《汉书·栾布传》:“上召布骂曰:‘若与彭越反邪?吾禁人勿收,若独祠而哭之,与反明矣。趣亨之。’方提趋汤,顾曰:‘愿一言而死。’”宋杨万里《憩楹塘驿》诗:“自是笋舆趍北去,薰风不是不南来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天情道理书》:“同趋大路欣何极,共入天堂福自攸。”
闻一多《诗与批评·时代的鼓手》:“这感觉的愈趋细緻,乃是感情愈趋脆弱的表徵。”
7.归附;趋附;迎合。
《墨子·非命上》:“是以近者安其政,远者归其德。闻文王者,皆起而趋之。”
《汉书·田蚡传》:“蚡虽不任职,以王太后故亲幸,数言事,多效,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。”
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材理》:“论仁义,则弘详而长雅;趋时务,则迟缓而不及。”
唐韩愈《庭楸》诗:“权门众所趋,有客动百千。”
金王若虚《答张仲杰书》:“若夫趋上而虐下,借众命以易一身,流血刻骨而求干济之誉,今之所谓能吏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
朱自清《古诗十九首释》:“‘自相’是说贵人只找贵人,不把别人放在眼下……他们的来往无非趋势利、逐酒食而已。”
8.遵循;遵行。
宋苏舜钦《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》:“幼趋先训,苦心为文,十年馀矣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在位者得其才矣,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,而因人情之患苦,变更天下之弊法,以趋先王之意,甚易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天情道理书》:“我等同为上帝之子女,以子女而趋父事,自是份所当然,理所宜然。”参见“趋令”。
9.节奏,节拍。
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足蹀阳阿之舞,而手会《绿水》之趋。”
高诱注:“趋,投节也。”
10.古乐府大曲的尾声。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序》:“诸调曲皆有辞有声,而《大曲》又有艳有乱……艳在曲之前,趋与乱在曲之后。”
明杨慎《升庵诗话·乐曲名解》:“趋与乱在曲之后,与《吴声》之送,若今之尾声。”
11.通“取”。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趋舍不同,逆顺在君。”
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需部》:“趋﹝假借﹞为取。
《史记·伯夷传》:‘趋舍有时。’”
II
cù
ㄘㄨˋ
〔《集韵》趋玉切,入烛,清。〕
亦作“趍”。
1.敦促;促使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劝教化,趋孝弟。”
杨倞注:“趋之使敦孝弟。趋读为促。”
唐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仲秋劝人种麦。季秋休百工,人皆入室,具衣裘,举五穀之要,合秩刍,养牺牲,趋人牧敛。”
李石曾《革命》:“趍亿兆生民斗死以卫己,亦名之曰对于国之义务。”
2.催迫;催促。
《晏子春秋·杂上六》:“景公之时饥,晏子请为民发粟,公不许。当为路寝之台,晏子令吏重其赁,远其兆,徐其日而不趋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“造而勿趋,稽而勿苦,省其所为,而成其所湛。”
凌曙注引颜师古曰:“趋读曰促。促,速也。”
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兵智·王式》:“烽燧所以趋救兵也。今兵尽行,徒惊士马耳。”
3.急促;迫切。
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宾入门,皇,升堂,让,将授志趋。”
俞樾《群经平议·仪礼二》:“趋当读为促,古字通用……将授志趋者,谓宾将授玉之时,其志弥促也。”
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张升》:“仕郡为纲纪,以能出守外黄令。吏有受赇者,即论杀之。或讥升守领一时,何足趋明威戮乎?”李贤注:“趋,急也,读曰促。”
4.赶快;立即。
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定公越席而起,曰:‘趋驾召颜渊。’”杨倞注:“趋,读为促,速也。”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若不趋降汉,今为虏矣。”
柴萼《梵天庐丛录·明太祖轶事》:“常开平初附刘聚,偶昼寝,梦一羽士语之曰:‘趋起,此处非尔所宜托也。’”
5.矮,短促。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老莱子之弟子出薪,遇仲尼,反以告曰:‘有人于彼,脩上而趋下,末偻而后耳,视若营四海,不知其谁氏之子。’老莱子曰:‘是丘也,召而来!’”郭象注:“长上而促下也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音促,李云下短也。”
III
qù
ㄑㄩˋ
〔《集韵》逡遇切,去遇,清。〕
志向;意趣。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三子者不同道,其趋一也。”
朱熹集注:“恶、趋,并去声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人君之道,清淨无为,务在博爱,趋在任贤。”
唐韩愈《北极赠李观》诗:“所尚苟同趋,贤愚岂异伦。”
宋叶适《温州新修学记》:“岂非无本末之辨,而欲合门人同异之趋哉!”
阅读:116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