趨
簡體趨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趨字筆畫:17畫。
(趨,趨)
I
qū
ㄑㄩ
〔《廣韻》七逾切,平虞,清。〕
亦作“趍”。“騶”的被通假字。
1.疾行;奔跑。
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孔子下,欲與之言。趨而辟之,不得與之言。”
《公羊傳·桓公二年》:“殤公知孔父死,己必死,趨而救之,皆死焉。”
何休註:“趨,走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獵者逐禽,車馳人趍,各盡其力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丁誌·京西田中蛇》:“聞屋側喀喀作聲,趨而視,則有蛇踞屋上。”
2.古代的一種禮節,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。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見齊衰者、冕衣裳者與瞽者,見之,雖少,必作;過之,必趨。”
《孔子家語·困誓》:“子貢趍而進曰:‘敢問何謂也?’”
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賜帶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﹝吳宣教﹞急急趨上前去唱個肥喏。”
3.奔赴,投身。
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憂天下之害,趨一國之患,不避卑辱謂之仁義。”
《新唐書·魏元忠傳》:“今捨必禽之弱,而趨難敵之彊,非計也。”
4.追求;追逐。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為臣者不忠而邪,以趨爵祿。”
宋王安石《江上》詩之五:“補敗今誰恤?趨生我自羞。”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物部四》:“後世欲其(指墨)發光,欲其香,又欲其堅,故造作百端,淫巧遝出,價侔金玉,所謂趍其末而忘其本者也。”
5.為追趕。
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於是相與趨之,行三十裏,及而殺之。”
高誘註:“趨,逐。”
6.向;趨向。
《漢書·欒布傳》:“上召布罵曰:‘若與彭越反邪?吾禁人勿收,若獨祠而哭之,與反明矣。趣亨之。’方提趨湯,顧曰:‘願一言而死。’”宋楊萬裏《憩楹塘驛》詩:“自是筍輿趍北去,薰風不是不南來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天情道理書》:“同趨大路欣何極,共入天堂福自攸。”
聞一多《詩與批評·時代的鼓手》:“這感覺的愈趨細緻,乃是感情愈趨脆弱的表徵。”
7.歸附;趨附;迎合。
《墨子·非命上》:“是以近者安其政,遠者歸其德。聞文王者,皆起而趨之。”
《漢書·田蚡傳》:“蚡雖不任職,以王太後故親幸,數言事,多效,士吏趨勢利者皆去嬰而歸蚡。”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材理》:“論仁義,則弘詳而長雅;趨時務,則遲緩而不及。”
唐韓愈《庭楸》詩:“權門眾所趨,有客動百千。”
金王若虛《答張仲傑書》:“若夫趨上而虐下,借眾命以易一身,流血刻骨而求幹濟之譽,今之所謂能吏,古之所謂民賊也。”
朱自清《古詩十九首釋》:“‘自相’是說貴人隻找貴人,不把別人放在眼下……他們的來往無非趨勢利、逐酒食而已。”
8.遵循;遵行。
宋蘇舜欽《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》:“幼趨先訓,苦心為文,十年餘矣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》:“在位者得其才矣,然後稍視時勢之可否,而因人情之患苦,變更天下之弊法,以趨先王之意,甚易也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天情道理書》:“我等同為上帝之子女,以子女而趨父事,自是份所當然,理所宜然。”參見“趨令”。
9.節奏,節拍。
《淮南子·俶真訓》:“足蹀陽阿之舞,而手會《綠水》之趨。”
高誘註:“趨,投節也。”
10.古樂府大曲的尾聲。
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序》:“諸調曲皆有辭有聲,而《大曲》又有艷有亂……艷在曲之前,趨與亂在曲之後。”
明楊慎《升庵詩話·樂曲名解》:“趨與亂在曲之後,與《吳聲》之送,若今之尾聲。”
11.通“取”。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趨舍不同,逆順在君。”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需部》:“趨﹝假借﹞為取。
《史記·伯夷傳》:‘趨舍有時。’”
II
cù
ㄘㄨˋ
〔《集韻》趨玉切,入燭,清。〕
亦作“趍”。
1.敦促;促使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勸教化,趨孝弟。”
楊倞註:“趨之使敦孝弟。趨讀為促。”
唐柳宗元《時令論上》:“仲秋勸人種麥。季秋休百工,人皆入室,具衣裘,舉五穀之要,合秩芻,養犧牲,趨人牧斂。”
李石曾《革命》:“趍億兆生民鬥死以衛己,亦名之曰對於國之義務。”
2.催迫;催促。
《晏子春秋·雜上六》:“景公之時饑,晏子請為民發粟,公不許。當為路寢之臺,晏子令吏重其賃,遠其兆,徐其日而不趨。”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“造而勿趨,稽而勿苦,省其所為,而成其所湛。”
淩曙註引顏師古曰:“趨讀曰促。促,速也。”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王式》:“烽燧所以趨救兵也。今兵盡行,徒驚士馬耳。”
3.急促;迫切。
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賓入門,皇,升堂,讓,將授誌趨。”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儀禮二》:“趨當讀為促,古字通用……將授誌趨者,謂賓將授玉之時,其誌彌促也。”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下·張升》:“仕郡為綱紀,以能出守外黃令。吏有受賕者,即論殺之。或譏升守領一時,何足趨明威戮乎?”李賢註:“趨,急也,讀曰促。”
4.趕快;立即。
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定公越席而起,曰:‘趨駕召顏淵。’”楊倞註:“趨,讀為促,速也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若不趨降漢,今為虜矣。”
柴萼《梵天廬叢錄·明太祖軼事》:“常開平初附劉聚,偶晝寢,夢一羽士語之曰:‘趨起,此處非爾所宜托也。’”
5.矮,短促。
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老萊子之弟子出薪,遇仲尼,反以告曰:‘有人於彼,脩上而趨下,末僂而後耳,視若營四海,不知其誰氏之子。’老萊子曰:‘是丘也,召而來!’”郭象註:“長上而促下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音促,李雲下短也。”
III
qù
ㄑㄩˋ
〔《集韻》逡遇切,去遇,清。〕
誌向;意趣。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三子者不同道,其趨一也。”
朱熹集註:“惡、趨,並去聲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君道》:“人君之道,清淨無為,務在博愛,趨在任賢。”
唐韓愈《北極贈李觀》詩:“所尚茍同趨,賢愚豈異倫。”
宋葉適《溫州新修學記》:“豈非無本末之辨,而欲合門人同異之趨哉!”
阅读:11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