賃
简体赁字的笔画:10画;繁體賃字筆畫:13畫。
(赁,赁)
lìn
ㄌ〡ㄣˋ
〔《广韵》乃禁切,去沁,娘。〕
〔《集韵》如鸩切,去沁,日。〕
1.出卖劳力;受雇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崔氏之乱,申鲜虞来奔,僕赁于野,以丧庄公。”
杨伯峻注:“郊野有自由贫民可供雇佣。”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被羊裘而赁,固其事也;貂裘而负笼,甚可怪也。”
《南史·张敬儿传》:“家贫,每休假辄佣赁自给。”
2.指雇佣。
3.工钱,给受雇人的报酬。
《晏子春秋·杂上六》:“景公之时饥,晏子请为民发粟,公不许。当为路寝之台,晏子令吏重其赁,远其兆,徐其日而不趋。”
吴则虞集释引孙星衍曰:“《说文》:‘赁,庸也。’言重其庸直。”
4.租赁;租用。
汉桓宽《盐铁论·通有》:“五羖赁车入秦。”
唐裴鉶《传奇·颜濬》:“赁小舟抵白沙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九回:“只这两件衣裳还是托店主人赁来的。”
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:年轻力壮,腿脚灵利的,讲究赁漂亮的车。”
5.出租。
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,赁輀车为事。”
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“自己祇住得一进厅房,其馀的赁与两家亲戚同住。”
6.通“任”。
睡虎地秦墓竹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审民能,以赁(任)吏,非以官禄夬助治。”
阅读:10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