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賃

簡體賃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賃字筆畫:13畫。

(賃,賃)

lìn

ㄌ〡ㄣˋ

〔《廣韻》乃禁切,去沁,娘。〕

〔《集韻》如鴆切,去沁,日。〕

1.出賣勞力;受雇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崔氏之亂,申鮮虞來奔,僕賃於野,以喪莊公。”

楊伯峻註:“郊野有自由貧民可供雇傭。”

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被羊裘而賃,固其事也;貂裘而負籠,甚可怪也。”

《南史·張敬兒傳》:“家貧,每休假輒傭賃自給。”

2.指雇傭。

3.工錢,給受雇人的報酬。

《晏子春秋·雜上六》:“景公之時饑,晏子請為民發粟,公不許。當為路寢之臺,晏子令吏重其賃,遠其兆,徐其日而不趨。”

吳則虞集釋引孫星衍曰:“《說文》:‘賃,庸也。’言重其庸直。”

4.租賃;租用。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通有》:“五羖賃車入秦。”

唐裴鉶《傳奇·顏濬》:“賃小舟抵白沙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九回:“隻這兩件衣裳還是托店主人賃來的。”
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一:“北平的洋車夫有許多派:年輕力壯,腿腳靈利的,講究賃漂亮的車。”

5.出租。
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法雲寺》:“裏內之人以賣棺槨為業,賃輀車為事。”

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“自己祇住得一進廳房,其餘的賃與兩家親戚同住。”

6.通“任”。

睡虎地秦墓竹簡《為吏之道》:“審民能,以賃(任)吏,非以官祿夬助治。”

阅读:1145

●賃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