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隱

简体隐字的笔画:11画;繁體隱字筆畫:16畫。

(隐,隐)

I

y·n

〡ㄣˇ

〔《广韵》于谨切,上隐,影。〕

1.隐蔽;隐藏。

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,天地闭,贤人隐。”

巴金《家》十:“他看见她们逼近了,便转身向里走去,把身子隐在梅树最多的地方。”

2.掩蔽;掩护。

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德。”

杨伯峻注:“意谓掩蔽仁义,包庇姦贼。”

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群盗攻之,以戈击王头,大夫尹固隐王以背受之。”

3.隐讳;隐瞒。
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列侯诸将无敢隐朕,皆言其情。”

《旧唐书·徐彦伯传》:“夫不可言而言者曰狂,可言而不言者曰隐。”

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一牛之失,则隐而不言;五羊之获,则指为劳绩。”

4.精深;微妙。
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论》:“《春秋》推见至隐,《易》本隐之以显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李奇曰:‘隐,犹微也。言其义彰而文微,若隐公见弑,而经不书,讳之。’韦昭曰:‘推见事至于隐讳,谓若晋文召天子,经言“狩河阳”之属。’”

5.灯或火熄灭。

南朝梁沉约《丽人赋》:“响罗衣而不进,隐明灯而未前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人妖》:“田便燃烛,展衾,让女先上床,己亦脱衣隐烛。”

6.隐没。

张天翼《包氏父子》三:“太阳光又隐了下去,郭纯就去把澹绿的窗档子拉开一下。”

7.隐居。

《易·乾》:“龙德而隐者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圣人有龙德隐居者也。”

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﹝樊哙﹞以屠狗为事,与高祖俱隐。”

宋王谠《唐语林·德行》:“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谿,着《王氏六经》。”

章炳麟《谢本师》:“尔好德,不事科举,好隐,则为梁鸿、韩康可也。”

8.指隐居的人。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,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。”

王利器集解:“卢文弨曰:‘《庄子》有《让王篇》。辞相,如颜阖、庄周之辈皆是。’”

《宋书·隐逸传·周续之》: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,陶渊明亦不应徵命,谓之寻阳三隐。”

王闓运《邹汉勋传》:“贪夫殉身,圣亦保之;烈士殉名,隐亦好之。”

9.幽静。参见“隐深”。

10.穷。
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,行之日久矣,奚居之隐也。”

杨倞注:“隐,谓穷约。”

11.忧伤;疾苦。

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孰能思而不隐兮,照彭咸之所闻。”

王逸注:“隐,忧也。”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。”

汉蔡邕《京兆樊惠渠颂》:“勤恤人隐,悉心政事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元成宗大德八年》:“以灾异故,诏天下恤民隐,省刑罚。”

12.哀怜;同情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赵岐注:“隐,痛也。”

杨伯峻注:“哀痛,可怜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元光二年》:“今边境数惊,士卒伤死,中国槥车相望,此仁人之所隐也。”

胡三省注:“隐,恻也。”

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恳祈恩台大开慈隐,法外施仁。”

13.审核;审度。

《书·盘庚下》:“邦伯师长,百执事之人,尚皆隐哉。”

孔颖达疏:“隐,谓隐审也。”

《管子·禁藏》:“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,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。”

尹知章注:“隐,度也。”

14.用同“稳”。安稳,稳定。

《楚辞·九章·抽思》:“超回志度,行隐进兮。”

洪兴祖补注引《说文》:“隐,安也。”

唐杜甫《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》诗:“幕下郎官安隐无?从来不奉一行书。”

仇兆鳌注:“隐,乌衮切,一作稳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天宝十四载》:“禄山踞床微起,亦不拜,曰:‘圣人安隐。’”胡三省注:“隐,读曰稳。

唐帖多有写‘稳’字为‘隐’字者。”

15.威重貌。

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吴公差彊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”

李贤注:“隐,威重之貌。”

宋苏轼《赐保宁军节度使冯京进奉贺兴龙节并冬节诏》:“卿坐镇全魏,隐若长城。”

16.宏大。参见“隐虹”。

17.隐秘之事;私处。

《新唐书·李勉传》:“汴州水陆一都会,俗厖错,号难治。勉摧姦决隐为有名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人妖》:“村人窃共疑之;集村媪隔裳而探其隐,群疑乃释。”

18.隐语,谜语。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喜隐谓好隐语。”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谐隐》:“讔者,隐也。”

范文澜注:“讔,廋辞也,字本作隐。”

朱光潜《诗论·诗与谐隐》:“文字游戏不外三种……第二种是用文字捉迷藏,通常叫做‘迷’或‘隐’。”

19.指用隐语暗示。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大司马御座,而与王隐曰:‘有鸟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飞不鸣,嘿然无声,此为何名?’”汉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臣不能为乐,臣善隐。”

20.短墙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乃出豹而闭之,督戎从之。踰隐而待之,督戎踰入,豹自后击而杀之。”

杜预注:“隐,短墙也。”

清袁枚《随园随笔·三传多古字》:“短牆曰隐。”

21.琴上之饰。

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:“孤子之钩以为隐,九寡之珥以为约。”

李善注:“桓子《新论》曰:‘琴隐长四十五分。’《字书》曰:‘约亦的字也,都狄切。的,琴徽也。’”张铣注:“隐,琴上饰。”

22.通“偃”。堵塞。

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请以令隐三川,立员都,立大舟之都。”

马非百新诠:“谓下令筑堤壅三川之水而立为员都也。”

23.通“偃”。仰卧。
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告子为仁,譬犹跂以为长,隐以为广。”

孙诒让间诂:“毕云:隐,《文选》注引作偃。隐、偃音相近,亦通。言企足以为长,仰身以为广。偃,犹仰。”

24.通“偃”。犹歇息。

清俞樾《群经平议·国语一》:“隐武事”:“隐,当读为偃。

《汉书古今人表》‘徐隐王’,师古注曰:即偃王也。是隐、偃古通用字。”参见“隐武”。

25.通“殷”。盛多。参见“隐赈”。

26.通“殷”。震动。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车骑雷起,隐天动地。”按,《文选·司马相如〈上林赋〉》作“殷天动地”。

郭璞注:“殷,犹震也。”

27.姓。

三国吴有隐蕃。见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
II

yìn

〡ㄣˋ

〔《广韵》于靳切,去焮,影。〕

1.依据;凭依。

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亦有据膝,毋有隐肘。”

郭沫若等集校:“隐谓凭也。”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其坎深不至于泉,其歛以时服,既葬而封,广轮揜坎,其高可隐也。”

郑玄注:“隐,据也。封可手据,谓高四尺。”

2.筑,击。

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隐以金椎,树以青松。”

颜师古注引服虔曰:“隐,筑也。以铁椎筑之。”

《文选·曹植〈七启〉》:“形不抗手,骨不隐拳。”

李善注引服虔《汉书》注:“隐,筑也。”

阅读:2710

●〖汉字〗隱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隱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隳

⇛后一个汉字:隰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