隰
隰字的笔画:16画;
I
xí
ㄒ〡ˊ
〔《广韵》似入切,入缉,邪。〕
1.低湿的地方。
《书·禹贡》:“原隰厎绩,至于猪野。”
孔传:“下湿曰隰。”
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:“山有榛,隰有苓。”
《汉书·货殖传序》:“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,教民种树畜养。”
唐韩愈《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》:“而又为之奔走经营,相原隰之宜,指授方法。”
2.新垦的田地。
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:“千耦其耘,徂隰徂畛。”
郑玄笺:“隰,谓新发田也。”
3.春秋齐邑名,即犁丘。在今山东省临邑县西。
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三年》:“壬辰,战于犁丘”晋杜预注:“犁丘,隰也。”
杨伯峻注:“二十七年《传》称此役为隰之役,则犁丘即隰。
江永《考实》谓即十年《传》之犁,在今山东临邑县西。”
4.古州名。在今山西省隰县。
春秋晋称蒲邑,汉为蒲子县,隋为隰州。
《新唐书·郭钊传》:“俄为河阳三城节度使。徙河中尹,领晋绛慈隰节度。”
5.姓。
春秋时齐有大夫隰朋。见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。
II
xiè
ㄒ〡ㄝˋ
〔《集韵》悉协切,入帖,心。〕
同“湿”。
人名用字。
《穀梁传·襄公八年》:“郑人侵蔡,获蔡公子湿”唐陆德明释文:“公子湿,本又作‘隰’。”
阅读:99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