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隰

隰字的筆畫:16畫;

I

ㄒ〡ˊ

〔《廣韻》似入切,入緝,邪。〕

1.低濕的地方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原隰厎績,至於豬野。”

孔傳:“下濕曰隰。”

《詩·邶風·簡兮》:“山有榛,隰有苓。”

《漢書·貨殖傳序》:“於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,教民種樹畜養。”

唐韓愈《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》:“而又為之奔走經營,相原隰之宜,指授方法。”

2.新墾的田地。

《詩·周頌·載芟》:“千耦其耘,徂隰徂畛。”

鄭玄箋:“隰,謂新發田也。”

3.春秋齊邑名,即犁丘。在今山東省臨邑縣西。

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三年》:“壬辰,戰於犁丘”晉杜預註:“犁丘,隰也。”

楊伯峻註:“二十七年《傳》稱此役為隰之役,則犁丘即隰。

江永《考實》謂即十年《傳》之犁,在今山東臨邑縣西。”

4.古州名。在今山西省隰縣。

春秋晉稱蒲邑,漢為蒲子縣,隋為隰州。

《新唐書·郭釗傳》:“俄為河陽三城節度使。徙河中尹,領晉絳慈隰節度。”

5.姓。

春秋時齊有大夫隰朋。見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。

II

xiè

ㄒ〡ㄝˋ

〔《集韻》悉協切,入帖,心。〕

同“濕”。

人名用字。

《穀梁傳·襄公八年》:“鄭人侵蔡,獲蔡公子濕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公子濕,本又作‘隰’。”

阅读:1001

●隰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