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
似字的笔画:7画;
I
sì
ㄙˋ
〔《广韵》详里切,上止,邪。〕
“以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像;类似。
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赵孟将死矣。其言偷,不似民主。”
《说文·人部》:“似,象也。”
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语资》:“青有古名,齐得旧号,二处山川形胜相似。”
陈毅《赠缅甸友人》诗:“不老如青山,不断似流水。”
2.似乎。
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?巢陨诸樊,阍戕戴吴,天似启之,何如?”宋苏舜卿《上集贤文相书》:“某之偏言,似不足信;幸询于众论,及晓法而公者。”
宋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·李仲宾谈鬼》:“其人遂似怒而去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近代的作品只选我的,似觉寂寞。”
3.嗣续,继承。
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无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
毛传:“似,嗣。”
唐柳宗元《井铭》:“噫!畴肯似于政,其来日新。”参见“似续”。
4.与,给。
唐贾岛《剑客》诗:“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。”
宋晏几道《长相思》词:“欲把相思说似谁,浅情人不知。”
5.用于比较。表示程度更甚。
宋刘克庄《风入松》词:“逆旅主人相问,今回老似前回?”宋刘克庄《浪淘沙》词:“岁晚客天涯,短髮苍华,今年衰似去年些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一个丑似一个的和尚。”
II
shì
ㄕˋ
见“似的”。
阅读:156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