蹙
蹙字的笔画:18画;
cù
ㄘㄨˋ
〔《广韵》子六切,入屋,精。〕
1.接近;迫近。
唐罗隐《广陵开元寺阁上作》诗:“江蹙海门帆散去,地吞淮口树相依。”
清龚自珍《说居庸关》:“出昌平州,山东西远相望,俄然而相辏相赴,以至相蹙,居庸寘其间,如因两山以为之门。”
2.促急;紧迫。
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:“曷云其还,政事愈蹙。”
毛传:“蹙,促也。”
郑玄注:“何言其还,乃至于政事更益促急。”
唐杜甫《凋赋》:“蹙奔蹄而俯临,飞迅翼以遐寓。”
明汤显祖《万侍御赴判剑州过金陵有赠》诗:“万里城危蹙,三公网数恢。”
3.引申为短促。
宋司马光《贤良策问》:“敢问前所以延者,岂世有哲王以守其业?后所以蹙者,岂继嗣不肖,不能享其功欤?”
4.逼迫;追逼。
《三国志·魏志·吕布传》“布欲降”裴松之注引晋袁晔《献帝春秋》:“不如待其来攻,蹙着泗水中。”
唐薛逢《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》诗:“西蹙犬戎威北狄,南吞荆郢制东吴。”
明李东阳《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》:“忽如壮士入沙场,铁骑夜蹙阴山疆。”
5.困窘;窘迫。
《新唐书·王珂传》:“珂益蹙,会桥毁,潜具舟将遁,夜谕守兵,无肯为用者。”
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二·元江》:“破木龙寨,降甘庄,贼势渐蹙。”
《武汉战记》:“我砲队侦知向之射击,步队犄之,敌益蹙,仓皇溃走。”
6.愁苦貌。
《文选·宋玉〈九辩〉》:“悲忧穷蹙兮独处廓,有美一人兮心不绎。”
王逸注:“脩德见过,愁惧惶也。”
《楚辞》作“戚”。
《文选·王延寿〈鲁灵光殿赋〉》:“状若悲愁于危处,憯嚬蹙而含悴。”
李善注:“《孟子》曰:‘嚬蹙而言。’嚬蹙,忧貌。”
明汤显祖《答马心易书》:“此语虽非其至,差足豁人。亦足转奉兄破蹙为笑。”
7.恭敬谨慎貌。
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始见于君,执挚至下,容弥蹙。”
郑玄注:“蹙,犹促也。促,恭悫貌也。”
8.指不安貌。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舜见瞽瞍,其容有蹙。”
朱熹集注:“蹙,颦蹙不自安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韩持国从富并州辟》诗:“思之不能寐,蹙若虻蚋噆。”
9.缩小;减削。
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蹙王伤,不败何待?”
《后汉书·谢弼传》:“方今边境日蹙,兵革蜂起。”
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一》:“梁将氏叔琮、康怀英频犯郊圻,土疆日蹙,城门之外,鞠为战场。”
明宋濂《危公新墓碑铭》:“疆土日蹙,孰不震动?”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三节:“主张‘御敌于国门之外’的人们,反对战略退却……在第五次反‘围剿’中,则谓我退一步,敌之堡垒推进一步,根据地日蹙而无法恢复。”
10.狭窄;狭小。
唐李白《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》:“势盘地蹙,不可图也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》:“然今天下税赋不均,富者地广租轻,贫者地蹙租重。”
清黄宗羲《乐府广序》:“今学者祗玩其文,所得浅蹙,诗虽存而实亡,故乐亡也。”
11.屈聚;收拢。
《管子·水地》:“夫玉温润以泽,仁也……坚而不蹙,义也。”
尹知章注:“蹙,屈聚也。”
唐元稹《遣春诗》:“水生低岸没,梅蹙小珠连。”
12.常指眉头皱拢。
明汤显祖《楚江秋》诗之二:“病倚珠帘微嗽时,无缘相见蹙蛾眉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选优》:“看阳春残雪早花,蹙愁眉慵游倦耍。”
巴金《春》一:“她看见他们,不觉把眉尖微微一蹙。”
13.成;成就。
《文选·陈琳〈为袁绍檄豫州〉》:“被以虎文,奖蹙威柄。”
李善注:“蹙,成也。”
14.一种刺绣方法。刺绣时紧拈其线,使之紧密匀贴。
唐戎昱《赠别张驸马》诗:“从奴斜抱敕赐锦,双双蹙出金麒麟。”
宋范成大《瑞香》诗之二:“紫云蹙绣被,团栾覆衣篝。”参见“蹙金”。
15.通“蹴”。踢;踏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以足蹙路马刍,有诛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蹙,本又作蹴。”
陈澔集说:“蹙,与蹴同。”
宋范成大《初三日出东郊碑楼院》诗:“红尘一鬨人归后,跕跕飢鸢蹙纸钱。”
阅读:375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