裼
裼字的笔画:13画;
I
xī
ㄒ〡
〔《广韵》先击切,入锡,心。〕
1.古行礼时,开出上服前襟,袒出上服左袖,以左袖插于前襟之右,而露出中衣。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裼降立。”
郑玄注:“裼者,免上衣见裼衣……凡襢裼者左。”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子狐白裘,锦衣以裼之。”
郑玄注:“袒而有衣曰裼。”参阅钱玄《三礼名物通释·衣服·衣裳》。
2.谓裘上加裼衣。亦指裼衣。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袪,裼之可也。”
郑玄注:“裼,表裘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裼谓裘上又加衣也。”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裘之裼也,见美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裘之裼者,谓裘上加裼衣,裼衣上虽加他服,犹开露裼衣,见裼衣之美,以为敬也。”参见“裼衣”。
3.袒开或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。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尔为尔,我为我,虽袒裼裸裎于我侧,尔焉能浼我哉?”
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闻战,顿足徒裼,犯白刃,蹈鑪炭,断死于前者皆是也。”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裼,袒也,谓袒而见肉也。”
II
tì
ㄊ〡ˋ
〔《集韵》他计切,去霁,透。〕
裹覆婴儿的小被。
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女子,载寝之地,载衣之裼,载弄之瓦。”
毛传:“裼,褓也。”
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八:“又《诗》云:‘载衣之裼。’裼,即小儿褓衣。”
阅读:10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