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燥

燥字的笔画:17画;

I

zào

ㄗㄠˋ

〔《广韵》苏老切,上皓,心。〕

〔《集韵》先到切,去号,心。〕

亦作“煰”。

1.缺少水分;乾燥。

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”

孔颖达疏:“火焚其薪,先就燥处。”

北周庾信《和裴仪同秋日》:“霜天林木燥,秋气风云高。”

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治丝》:“凡供治丝薪,取极燥无烟湿者,则宝色不损。”

张天翼《团圆·小帐》:“声音大得过了火,叫得嗓子有点发燥,他就咽了一口唾沫。”

2.指使乾燥。

《易·说卦》:“燥万物者,莫熯乎火。”

唐白居易《杂兴》诗之二:“风日燥水田,水涸尘飞起。”

宋苏洵《乐论》:“日,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。”

3.燥热。

元王恽《苦热叹四十六韵》:“燥惟以静胜,事须以义制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八回:“﹝宝玉﹞一时按捺不住,眼泪便要下来,恐人看见,便说身上燥的很,脱脱衣裳去。”

4.指使燥热。

唐皎然《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》诗:“大火方燥石,停云昼亦收。”

5.焦急;焦躁。

宋刘克庄《江西诗派小序·晁叔用》:“秦汉以来,士有抱奇怀能,留落不遇,往往燥心污笔,有怨悱愤悷沉抑之思。”

《西游记》第六一回:“那火燄山平平熄燄,寂寂除光……此时三藏解燥除烦,清心了意。”

《白雪遗音·小郎儿·春》:“银壶美酒你不到,失奴信儿哟。哄奴等到,燥杀人儿哟,正三更。”

6.中医指病因“六淫”之一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燥淫于内,治以苦温,佐以甘辛,以苦下之。”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夫百病之生也,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,以之化之变也。”参见“六淫”。

7.指药性乾热;燥烈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晚生每见近日医家嫌半夏燥,一遇痰症,就改用贝母;不知用贝母疗湿痰,反为不美。”

8.书法用语。指用墨少。

唐欧阳询《用笔论》:“其墨或洒或澹,或浸或燥,遂其形势,随其变巧。”

宋姜夔《续书谱·用墨》:“凡作楷,墨欲乾,然不可太燥。行草则燥润相杂,润以取妍,燥以取险。墨浓则笔滞,燥则笔枯,亦不可不知也。”

II

sào

ㄙㄠˋ

亦作“煰”。

1.方言。快速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自此以后,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,不到日中就卖完了。”

张慧剑注:“燥,快速。”

2.害臊。参见“燥不搭”。

3.见“燥子”。

阅读:2323

●〖汉字〗燥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燥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燦

⇛后一个汉字:燤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