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
均字的笔画:7画;
I
jūn
ㄐㄩㄣ
〔《广韵》居匀切,平谆,见。〕
“旬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古代製造陶器的转轮。
《管子·七法》:“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,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。”
尹知章注:“均,陶者之轮也。”
三国吴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天者,旋也,均也。积阳为刚,其体迴旋,群生之所大仰。”
明方以智《东西均·开章》:“均者,造瓦之具,旋转者也。”
2.公平;均匀。
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。”
郑玄笺:“王不均大夫之使。”
唐韩愈《孟东野失子》诗:“问天主下人,薄厚胡不均?”宋曾巩《赋税》:“周世宗尝患赋税之不均,诏长吏重定。”
3.普遍;全面。
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千里之外有贤人焉,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,圣王得而赏之。”
孙诒让间诂:“《说文·土部》云:‘均,平遍也。’此与中篇云‘室人未遍知,乡里未遍闻’义同。”
《管子·立政》:“相高下,视肥墝,观地宜,明诏期,前后农夫,以时均修焉,使五穀桑麻皆安其处,由田之事也。”
4.皆;都。
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均出馀子之使令,以世使之。”
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十六章:“进攻三次均被击退。”
5.等同。
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君有二臣,或可赏也,或可戮也。君王均之,群臣惧矣。”
韦昭注:“均,同也。言赏罚无别,故惧。”
《鶡冠子·环流》:“酸咸甘苦之味相反,然其为善均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绲前讨蛮荆,均吉甫之功。”
《周书·侯植传》:“君臣之分,情均父子。”
宋苏轼《送鲁元翰少卿之卫州》诗:“忆在钱塘岁,情好均弟昆。”
6.调和;调节。
《诗·大雅·皇皇者华》:“我马维駰,六辔既均。”
毛传:“均,调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律曆志上》:“均其中弦,令与黄钟相得,桉画以求诸律,无不如数而应者矣。”
7.衡量;比较。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,曲在赵。
赵予璧而秦不与赵城,曲在秦。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
王闓运《御敌论二》:“均之治末,莫若力战。”
8.古代计量单位。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请法古,令官作酒,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。”
9.通“袀”。
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均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均,字书作袀。”
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坤部》:“均,假借为袀。”按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引《左传》作“袀”。
II
yùn
ㄩㄣˋ
〔《集韵》王问切,切焮,云。〕
1.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。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王将铸无射,问律于伶州鸠。对曰:‘律所以立均出度也。’”韦昭注:“均者,均锺木,长七尺,有弦繫之以均锺者,度锺大小轻浊也。”
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十:“均长八尺,施絃以调五声。”
2.“韵”的古字。
《楚辞·惜誓》:“二子拥瑟而调均兮,余因称乎清商。”
王逸注:“均,亦调也。”
宋姜夔《徵招·序》:“一句似黄锺均,一句似林锺均。”
章炳麟《〈新方言〉序》:“自戴、段、王、郝以降,小学声均,炳焉复于保氏,其说解典策,謋然理解。”
3.通“耘”。参见“均田”。
阅读:138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