曷
曷字的笔画:9画;
I
hé
ㄏㄜˊ
〔《广韵》胡葛切,入曷,匣。〕
“害”的被通假字。
1.代词。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何”、“什么”。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汝曷弗告朕。”
孔传:“曷,何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曷,何同音,故曷为何也。”
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予末小子,託于数终,曷以缵兴,崇弘祖宗,仁济元元?”明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!”
2.代词。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何日”、“何时”。
《书·汤誓》:“时日曷丧,予及汝皆亡!”
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吾子其曷归?”三国魏曹植《平原懿公主诔》:“扃关一阖,曷其复晰?”
3.代词。表示疑问。怎么。
《荀子·法行》:“同游而不见爱者,吾必不仁也;交而不见敬者,吾必不长也;临财而不见信者,吾必不信也。三者在身,曷怨人?”宋李居仁《水龙吟·白莲》词:“问此花,曷贮瑶池,应未许繁红并。”
4.副词。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何不”、“岂”、“难道”。
《诗·唐风·有杕之杜》:“中心好之,曷饮食之?”
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则女主乱之宫,诈臣乱之朝,贪吏乱之官,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。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?”
《后汉书·曹褒传论》:“礼云礼云,曷其然哉!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高参领》:“众欲观二人优劣,咸怂恿之曰:‘曷决于一试乎?’”
5.给予。
《易·损》:“曷之用二簋,可用享。”
闻一多《古典新义·周易义证类纂》:“曷读为丐……犹言遗之以二簋。”
6.通“蝎”。参见“曷鼻”。
II
è
ㄜˋ
〔《集韵》阿葛切,入曷,影。〕
1.逮;及。
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我日构祸,曷云能穀?”毛传:“曷,逮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逮何时能为善?”
2.通“遏”。止。
《诗·商颂·长髮》:“如火烈烈,则莫我敢曷。”
朱熹集传:“曷、遏通。”
《荀子·议兵》、《汉书·刑法志》引《诗》皆作“遏”。
III
hé
ㄏㄜˊ
〔《集韵》丘葛切,入曷,溪。〕
见“曷旦”。
阅读:12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