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
乃字的笔画:2画;
(参见迺)
I
n·i
ㄋㄞˇ
〔《广韵》奴亥切,上海,泥。〕
1.代词。你;你的。
《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格!汝舜。询事考言,乃言厎可绩,三载。’”孔传:“乃,汝。”
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:“往践乃职,无逆朕命。”
2.代词。其,他的。
《后汉书·宋汉传》:“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,正直无邪……予录乃勳,引登九列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令其读书,较之乃兄,竟高十倍。”
茅盾《锻炼》三:“便是深知乃兄为人的仲平也觉得这样的‘好整以暇’未免过了点分。”
3.代词。如此;这样。
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,是自其所以乃。”
王先谦集解:“乃,犹言如此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谢车骑问谢公:‘真长性至峭,何足乃重?’”
4.副词。就是;原来是;才是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无伤也,是乃仁术也。”
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以薛公为魁然也,今视之,乃眇小丈夫耳。”
清秋瑾《〈中国女报〉发刊辞》:“危险而不知危险,是乃真危险。”
5.副词。却。
《书·康诰》:“有厥罪小,乃不可不杀。”
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:“不见子都,乃见狂且。”
唐韩愈《师说》: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”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十:“吾乡三十年前冬至节祀先贺岁,与除夕、元旦同,近乃不行,亦不知其所以然也。”
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后至者乃弗及遁。”
6.副词。竟然;居然。
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?”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”
宋张俞《骊仙记》:“安禄山夷狄贱物,受恩主上,蒙爱贵妃,乃敢悖慢如此!”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鼇拜》:“以势燄熏灼之权奸,乃执于十数小儿之手。”
7.副词。尚且。
《书·大诰》:“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”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夫政不平也,乃斩伐四国,而说二人乎?”
8.副词。岂;难道。
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或主彊直,难乃不生?”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六:“乃,犹宁也……虽或主彊直之人,宁不生难乎?”
《公孙龙子·迹府》:“而王一以为臣,一不以为臣,则向之所谓士者,乃非士乎?”
9.副词。仅仅;只。
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天下胜者众矣!而霸者乃五。”
高诱注:“乃犹裁也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”
10.副词。才。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农服田力穑,乃亦有秋。”
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。”
唐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年月日,季父愈,闻汝丧之七日,乃能衔哀致诚,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,告汝十二郎之灵。”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六·超然琅邪二台》:“又台下入海十馀里,复有一碑,每海潮退时,乃可见。”
11.副词。始;刚刚。
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古之王者,太子乃生,固举之礼,使士负之。”
王聘珍解诂:“乃,始也。”
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是月也日夜分,雷乃发声。”
汉贾谊《新书·亲疏危乱》:“陛下之臣,虽有悍如冯敬者,乃启其口,匕首已陷于胸矣。”
12.连词。表并列。而;又。
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;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”
13.连词。表进层。而且。
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非独政之能,乃其姊者,亦列女也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“非直不予,乃少恶之。”
14.连词。表选择。还是。
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?乃天道有不顺,地利或不得,人事多失和,鬼神废不享与。”
15.连词。表承接。于是。
《书·尧典》:“乃命羲和。”
蔡沉集传:“乃者,继事之辞。”
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守丞死,乃入据陈。”
清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卷一:“未几而庙门启,乃燃香烛入拜。”
16.连词。表转折。然而,可是。
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六回:“今已得益州,则荆州自应见还,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》:“时夫僕俱阻险行后,余亦停弗上;乃一路奇景,不觉引余独往。”
清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·史记汉书二》:“使在后世,岂不以妄诞得罪,乃帝反伟之。”
17.连词。表假设。若;如果。
《书·盘庚中》:“汝万民乃不生生,暨予一人猷同心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六:“乃,犹若也……言汝万民若不生生也。”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思乃精,志之荣。”
汉王符《潜夫论·明忠》:“乃张重利以诱民,操大威以驱之,则举世之人,可令冒白刃而不恨,赴汤火而不难。”
清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原法》:“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膝之中以博宪章之馀名,此俗儒之剿说也。”
18.助词。无义。
《书·大禹谟》:“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祝称卜葬虞,子孙曰哀,夫曰乃。”
郑玄注:“夫曰乃某,卜葬其妻某氏。”
孔颖达疏:“乃者,言之助也。妻卑,故假助句,以明夫之尊也。”
唐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》:“遂与六曹豪吏,姑熟贤者,乃缁乃黄,凫趋梵庭,请扬宰君之鸿美。”
19.通“仍”。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边遽乃至。”
汪远孙发正:“乃读为仍。
《尔雅·释诂》:‘仍,乃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仍从乃声。’二字古同声通用。”
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,兵十馀万骑,乃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。”
《汉书》乃作“仍”。
II
·i
ㄞˇ
〔《洪武正韵》依亥切,上解〕
见“欸乃”。
《洪武正韵·上解》:“款乃,棹船相应声。”
《正字通·丨部》:“按,款乃本作欸乃,今行舟摇橹戛轧声似之。
柳宗元诗:欸乃一声山水绿。
元结《湖南欸乃曲》读如矮霭是也。”
阅读:21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