愬
愬字的笔画:14画;
I
sù
ㄙㄨˋ
〔《广韵》桑故切,去暮,心。〕
1.诉说;告发。
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:“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”
朱熹集传:“愬,告也。”
《新唐书·张镒传》:“假令纵实犯法,事不缘奴,尚宜录勳念亡,以从荡宥,况为奴所愬耶?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景贤·书周孝子事》:“吾所以逃归者,欲愬之官也。”
2.诽谤。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。”
何晏集解引马融曰:“愬,谮也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愬无罪者,国之贼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诛犁鉏之介圣兮,讨臧仓之愬知。”
李贤注:“愬,犹谮也。”
3.向着。
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且魏有破国之志,韩见亡,必东面而愬于齐矣。”
《文选·潘岳〈西征赋〉》:“发阌乡而警策,愬黄巷以济潼。”
薛综注:“愬,向也。愬与溯,古字通。”
金王若虚《林下四友赞》:“籍丰草兮偃卧,愬长风兮浩歌。”
II
sè
ㄙㄜˋ
〔《广韵》山责切,入麦,生。〕
惊恐。
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“灵公望见赵盾,愬而再拜。”
何休注:“愬者,惊貌。”参见“愬愬”。
阅读:144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