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愬

愬字的筆畫:14畫;

I

ㄙㄨˋ

〔《廣韻》桑故切,去暮,心。〕

1.訴說;告發。

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”

朱熹集傳:“愬,告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張鎰傳》:“假令縱實犯法,事不緣奴,尚宜錄勳念亡,以從蕩宥,況為奴所愬耶?”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景賢·書周孝子事》:“吾所以逃歸者,欲愬之官也。”

2.誹謗。
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。”

何晏集解引馬融曰:“愬,譖也。”

漢劉向《說苑·臣術》:“愬無罪者,國之賊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誅犁鉏之介聖兮,討臧倉之愬知。”

李賢註:“愬,猶譖也。”

3.向著。

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且魏有破國之誌,韓見亡,必東面而愬於齊矣。”
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發閿鄉而警策,愬黃巷以濟潼。”

薛綜註:“愬,向也。愬與溯,古字通。”

金王若虛《林下四友贊》:“籍豐草兮偃臥,愬長風兮浩歌。”

II

ㄙㄜˋ

〔《廣韻》山責切,入麥,生。〕

驚恐。

《公羊傳·宣公六年》:“靈公望見趙盾,愬而再拜。”

何休註:“愬者,驚貌。”參見“愬愬”。

阅读:1445

●愬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