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巇
(参见觝巇)
1.《鬼谷子·抵巇》:“巇始有朕,可抵而塞,可抵而却,可抵而息,可抵而匿,可抵而得,此谓抵巇之理也。”
陶弘景题注:“抵,击实也;巇,衅隙也。牆崩因隙,器坏因衅,而繫实之,则牆器不败。若不可救,因而除之,更有所营置,人事亦由是也。”后用“抵巇”以指鑽营。
唐韩愈《释言》:“弱于才而腐于力,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。”
宋穆脩《和秀才江墅幽居》之五:“抵巇非我事,大笑引苏锥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哲宗元符三年》:“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,探微揣端以固权宠,谓之姦,可也。”
2.攻讦,攻击。
宋洪迈《容斋五笔·李德裕论命令》:“宜其一朝去位,遂罹抵巇,皆自取之也。”
明归有光《史称安隗素行何如》:“设使吾之所自立者,已自陷于颇僻,则小人之投间抵巇,其将何所不至哉!”清薛福成《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》:“曩者洋人不靖,因我粤寇之难,抵巇捣虚,震惊京师。”
阅读:14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