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巇

ok8.org > 詞典 > 抵巇

(參見觝巇)

1.《鬼谷子·抵巇》:“巇始有朕,可抵而塞,可抵而卻,可抵而息,可抵而匿,可抵而得,此謂抵巇之理也。”

陶弘景題註:“抵,擊實也;巇,釁隙也。牆崩因隙,器壞因釁,而繫實之,則牆器不敗。若不可救,因而除之,更有所營置,人事亦由是也。”後用“抵巇”以指鑽營。

唐韓愈《釋言》:“弱於才而腐於力,不能奔走乘機抵巇以要權利。”

宋穆脩《和秀才江墅幽居》之五:“抵巇非我事,大笑引蘇錐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哲宗元符三年》:“夫乘時抵巇以盜富貴,探微揣端以固權寵,謂之姦,可也。”

2.攻訐,攻擊。

宋洪邁《容齋五筆·李德裕論命令》:“宜其一朝去位,遂罹抵巇,皆自取之也。”

明歸有光《史稱安隗素行何如》:“設使吾之所自立者,已自陷於頗僻,則小人之投間抵巇,其將何所不至哉!”清薛福成《上李伯相論西人傳教書》:“曩者洋人不靖,因我粵寇之難,抵巇搗虛,震驚京師。”

阅读:1184

●抵巇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