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
敏字的笔画:11画;
m·n
ㄇ〡ㄣˇ
〔《广韵》眉殒切,上轸,明。〕
1.疾速;敏捷。
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曾孙不怒,农夫克敏。”
毛传:“敏,疾也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杂文》:“唯士衡运思,理新文敏。”
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元用归,欲矜其敏,取纸追书之。不能记者阙之,凡阙十四字。”
2.通达;聪慧。
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有君不弔,有臣不敏。”
杜预注:“敏,达也。”
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子厚少精敏,无不通达。”
廖仲恺《钱币革命与建设》:“世有研究此制之良否,为诚意之质疑论难者,着者不敏,当敬受教。”
3.勤勉。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人道敏政,地道敏树。”
郑玄注:“敏,犹勉也。”
清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中庸第二十章四》:“但务言人道可以敏政之理,而未及夫所以敏之功。”
4.审慎;庄敬。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凡诸侯同盟,死则赴以名,礼也。赴以名,则亦书之,不然则否,辟不敏也。”
杜预注:“敏,犹审也。”
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﹝其妇﹞乃正冠帔,而拜于庭,以谢不敏。”
5.才能。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暴其髮肤,尽其四支之敏,以从事于田野。”
韦昭注:“敏,犹材也。”
6.通“悯”。
晋王羲之《杂帖》:“哀敏痛心,奈何奈何!”参见“敏惜”。
7.通“拇”。足大趾。
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,歆。”
郑玄笺:“敏,拇也。”
8.姓。
明有御史敏生。见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僻姓》。
阅读:27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