匏
匏字的笔画:11画;
páo
ㄆㄠˊ
〔《广韵》薄交切,平肴,并。〕
“苞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葫芦的一种。即瓠。
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”
毛传:“匏谓之瓠。”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
晋潘岳《笙赋》:“河汾之宝,有曲沃之悬匏焉。”徐迟《三峡记》:“说是这个净坛峰,形如匏--葫芦:上下两个圆形,上有瓶颈,中有细腰。”
2.匏的果实老熟后剖製的容器。特指匏製的酒器。
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执豕于牢,酌之用匏。”
郑玄笺:“酌酒以匏为爵,言忠敬也。”
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古者污尊坏饮,盖无爵觞樽俎。及其后,庶人器用,即竹柳陶匏而已。”
《元史·祭祀志二》:“篚在洗西南肆,实以巾,爵洗之篚实以匏,爵加坫。”参见“匏爵”、“匏尊”。
3.笙竽一类的乐器,为八音之一。古以匏为座,上设簧管,故亦以称此类乐器。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匏以宣之,瓦以赞之。”
韦昭注:“匏,笙也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隐秀》:“动心惊耳,逸响笙匏。”参见“匏笙”。
4.通“鞄”。古代指製革工人。
阅读:120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