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匏

匏字的筆畫:11畫;

páo

ㄆㄠˊ

〔《廣韻》薄交切,平肴,並。〕

“苞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葫蘆的一種。即瓠。

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“匏有苦葉,濟有深涉。”

毛傳:“匏謂之瓠。”

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夫苦匏不材於人,共濟而已。”

晉潘嶽《笙賦》:“河汾之寶,有曲沃之懸匏焉。”徐遲《三峽記》:“說是這個凈壇峰,形如匏--葫蘆:上下兩個圓形,上有瓶頸,中有細腰。”

2.匏的果實老熟後剖製的容器。特指匏製的酒器。

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執豕於牢,酌之用匏。”

鄭玄箋:“酌酒以匏為爵,言忠敬也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散不足》:“古者汙尊壞飲,蓋無爵觴樽俎。及其後,庶人器用,即竹柳陶匏而已。”

《元史·祭祀誌二》:“篚在洗西南肆,實以巾,爵洗之篚實以匏,爵加坫。”參見“匏爵”、“匏尊”。

3.笙竽一類的樂器,為八音之一。古以匏為座,上設簧管,故亦以稱此類樂器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匏以宣之,瓦以贊之。”

韋昭註:“匏,笙也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隱秀》:“動心驚耳,逸響笙匏。”參見“匏笙”。

4.通“鞄”。古代指製革工人。

阅读:1203

●匏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