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恪

恪字的笔画:9画;

ㄎㄜˋ

〔《广韵》苦各切,入铎,溪。〕

亦作“愘”。

1.恭敬,恭谨。

《诗·商颂·那》:“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。”

毛传:“恪,敬也。”

晋束晰《补亡诗·白华》:“终晨三省,匪惰其恪。”

唐柳宗元《太白山祠堂碑》:“邑令裴均,临事有恪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遍挞侍女,谓所守不恪,致葬犬腹。”

2.庄严。

汉应劭《风俗通·过誉·汝南陈茂君因》:“容止严恪,鬚眉甚伟。”

《太平御览》卷五○九引三国魏嵇康《圣贤高士传》:“高恪寡素,晋国惮之。”

3.通“格”。上升。
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且追命襄公曰:‘叔父陟恪,在我先王之左右,以佐事上帝,余敢忘高圉、亚圉?’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下》:“恪,读为格。

《尔雅》曰:‘格、陟、登,陞也。’是格与陟同义,陟格谓魂升于天也……格与恪古字通。”

4.通“格”。法式;标准。参见“恪言”。

5.对先朝帝王后裔受封爵者的敬称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,而封诸陈,以备三恪。”

杜预注:“周得天下,封夏殷二王后,又封舜后,谓之恪。”
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殷后宋公孔弘,运转次移,更封为章昭侯,位为恪。”

《新唐书·文艺传·王勃》:“于是玄宗下诏以唐承汉,黜隋以前帝王,废介酅公,尊周汉为二王后,以商为三恪,京城起周武王、汉高祖庙。”

明焦竑《焦氏笔乘·古字有通用假借用》:“‘以备三恪’,恪当读为客,恪、客古通用。”

6.姓。

晋有郎中令恪启。见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

阅读:1416

●〖汉字〗恪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恪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恫

⇛后一个汉字:恩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