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弟

弟字的笔画:7画;

I

ㄉ〡ˋ

〔《广韵》特计切,去霁,定。〕

〔《广韵》徒礼切,上荠,定。〕

1.次第。

《说文·弟部》:“弟,韦束之次弟也。”

段玉裁注:“束之不一,则有次弟也。引伸之为凡次弟之弟,为兄弟之弟,为岂弟之弟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原乱》:“乱必有弟。大乱五,小乱三。”

高诱注:“弟,次也。”

《后汉书·朱景王等传论》:“故依其本弟係之篇末,以志功臣之次云尔。”

清端方《请平汉满畛域密摺》:“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,其弟一策则欲鼓动兵变,其弟二策则欲揭竿倡乱之时,官军反为彼用。”

2.称同父母、同父或同母而后生的男子,对兄而言。

《书·金縢》:“武王既丧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。”

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,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。”

晋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臣之微诚,不负天地,仓卒之际,虑有逼迫,乃与弟云……思所以获免。”

宋陆游《送三兄赴秦邸》诗:“兄年十七弟始生,弟今白髮森千茎。”

3.古代亦称妹为弟。
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,兄弟也。”

汉刘向《新序·善谋下》:“鲁元公主,太后之女,大王之弟也。”

4.泛称亲朋中同辈年幼于己的男子。

唐杜甫有《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》诗。如:表弟;堂弟;内弟。

5.在友朋中谦称自己。

唐杜甫《狂歌行赠四兄》:“与兄同年校一岁,贤者是兄愚者弟。”

清费锡璜《〈友鸥堂集〉序》:“同学弟成都费锡璜拜撰。”

6.指门生、学生。

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一:“二子(指曾参子贡)皆孔门高弟也。”

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一:“师弟之间,真实语话,何必周谨如是哉!”

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便把书丢过一边,也学那圣门高弟隐几而卧。”

7.幼,小。

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。”

韦昭注:“弟,言幼也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辨土》:“是以先生者美米,后生者为秕,是故其耨也。长其兄而去其弟。”

高诱注:“养大杀小。”

8.即使;假使。参见“弟令”。

9.副词。姑且。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﹝韩信﹞曰:‘弟举兵,吾从此助公。’”

《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汝弟往,吾使人召若。”

颜师古注:“弟,但也。”

10.副词。只;仅仅。

《新唐书·杨朝晟传》:“反者皆当死,吾不愿尽诛也,弟取首恶者。”

宋欧阳修《南省试进士策问》之二:“抑其设施有法,而弟弗深考之欤?”

11.第宅。今通作“第”。

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“臣观诸侯邸弟百馀,皆高祖一切功臣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汉成帝阳朔二年》:“皆罢令就弟。”

胡三省注:“弟,与第同;《汉书》率作弟。”

12.姓。宋有弟邦杰。见《宋史·王霆传》。

II

ㄊ〡ˋ

〔《广韵》徒礼切,上荠,定。〕

通“悌”。

顺从和敬爱兄长。
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入则孝,出则弟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弟,音悌。本亦作悌。”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徐行后长者谓之弟,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。”

赵岐注:“弟,顺也。”

《隶释·汉平都侯相蒋君碑》:“孝友着于闺门,弟顺称于乡党。”

唐韩愈《董府君墓志铭》:“公之母弟全素,孝慈友弟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古者叔段有不弟之恶。”

III

tuí

ㄊㄨㄟˊ

〔《集韵》徒回切,平灰,定。〕

亦作“弚”。

见“弟靡”、“弟佗”。

阅读:2857

●〖汉字〗弟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弟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弢

⇛后一个汉字:弝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