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
1.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。
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颂论形躯,合乎大同,大同而无己。”
郭象注:“其形容与天地无异。”
成玄英疏:“圣人盛德躯貌,与二仪大道合同,外不闚乎宇宙,内不有其己身也。”
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子夏曰:‘以商所闻夫子之言,和者大同于物,物无得伤阂者,游金石,蹈水火,皆可也。’”
2.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,与“小康”相对。
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脩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,是故谋闭而不与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。
洪秀全、康有为、谭嗣同和孙中山都曾受过“大同”思想的影响。
3.指国家统一。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今日天下大同,须为百代典式,岂得尚作关中旧意?”王利器集解:“此当隋时而言,隋统一天下,结束南北对峙局面,故云‘大同’。”
4.大体相同。
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大宛国》:“自宛以西至安息国,虽颇异言,然大同,自相晓知也。”
夏丏尊叶圣陶《文心》二六:“不过许多小异之中,也儘有大同的成分存在。”
阅读:15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