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
夫字的笔画:4画;
(参见伕)
I
fū
ㄈㄨ
〔《广韵》甫无切,平虞,非。〕
1.成年男子的通称。
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:“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”
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”
杨伯峻注:“夫,男子。”
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夫者,男子之美称。”
2.旧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
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夫屯昼夜九日。”
杨伯峻注:“杜注以夫为兵,刘炫谓楚兵须攻须守,不能分散,‘夫屯谓夫役屯聚’。”
唐王建《宫词》之六九:“宫人早起笑相呼,不识阶前扫地夫。”
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都市劳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。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,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。”
3.指兵卒。
唐李白《送张遥之寿阳幕府》诗:“战夫若熊虎,破敌有馀闲。”
4.女子的配偶。
唐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夫耕不食,妇织不裳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他是你的男人,你的夫,你的一辈子靠山。”参见“夫妻”。
5.大丈夫。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且成师以出,闻敌彊而退,非夫也。”
杜预注:“非丈夫。”
6.古代井田制,一夫受田百亩,故以百亩为夫。
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为井。”
郑玄注:“《司马法》曰:‘六尺为步,步百为亩,亩百为夫。’”
7.用为一级生产组织之称。
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四聚为一离,五离为一制,五制为一田,二田为一夫,三夫为一家,事制也。”
8.同“趺”。脚。
《墨子·备穴》:“为颉皋,必以坚材为夫。”
孙诒让间诂:“毕(毕沅)云:‘同趺,如足两分也。’旧本材作杖,俞(俞樾)云:‘杖乃材字之误,言必以材之坚者为颉皋之趺也。’”
II
fú
ㄈㄨˊ
〔《广韵》防无切,平虞,奉。〕
1.代词。表示第三人称。他;它;他们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子木曰:‘夫独无族姻?’”杜预注:“夫,谓晋。”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﹝孟子﹞曰:‘夫既或治之,予何言哉?’”夫,指盖大夫王驩。
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将为我危,故吾得与之皆安。”
颜师古注:“夫,夫人也,亦犹彼人耳。”
2.代词。表示近指。这;这个;这些。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
《礼记·檀公上》:“夫夫也,为习于礼者,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。”
郑玄注:“夫夫犹此丈夫也。”
明张煌言《答曹云霖监军书》:“弟中夜自念,一片孤忠,或是天地间一男子,而时势交迫,终不克一昂首伸眉,夫亦命也已!”
3.代词。表示远指。那;那个;那些。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,而赐之州田。”
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天情道理书》:“吾甚惜夫妖魔固执不悟而不亟思变计也。”
4.凡,所有的。
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夫人愁痛,不知所庇。”
杜预注:“夫人犹人人也。”
《礼记·祭统》:“是故上有大泽,则民夫人待于下流。”
5.助词。用于句首,表发端。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;弗戢,将自焚也。”
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夫大汉之开元也,奋布衣以登皇位。”
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夫以秦国兵强将勇,灭燕如反掌耳。”
6.助词。用于句末,表感叹或疑问。
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,必子之言夫!”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吾歌,可夫?”唐陈子昂《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》:“古所谓殁而不朽者,有矣夫?”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“大好河山,沦于敌手,你们不急,你们不忙,而却急于进攻边区,忙于打倒共产党,可痛也夫!可耻也夫!”
7.助词。用于句中。
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加夫襓与剑焉。”
郑玄注:“夫,或为烦,皆发声。”
唐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吾闻夫齐魏徭戍,荆韩召募。”
8.介词。犹于。
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不知亦有贵知夫天者乎!”南朝梁陆倕《新刻漏铭》:“譬彼春华,同夫海枣。”
III
dà
ㄉㄚˋ
〔《字彙补》度奈切〕
同“大”。
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于是旦而属之夫夫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司马云:夫夫,大夫也。一云:夫夫,古读为大夫。”
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又东一百五十里,曰夫夫之山。”
郝懿行笺疏:“吴氏(吴任臣)云:‘《释义》本作大夫之山,《续通考》引此亦[作]大夫山。又桉:秦《绎山碑》及汉印篆文大夫,都作夫夫,则二字古相通也。’余桉:《宋景文笔记》曰:‘古者大夫字便用迭画写之,以夫有大音故也。’”
阅读:42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