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
太字的笔画:4画;
tài
ㄊㄞˋ
〔《广韵》他盖切,去泰,透。〕
“大”的今字。
1.极大。古作“大”,也作“泰”。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。参阅《说文·水部》“泰”字段玉裁注。
2.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。参见“太公”、“太母”、“太老师”等。
3.古代表示记数有所超过。
《新唐书·曆志三上》:“《夏曆》十二次,立春,日在东壁三度,于《太初》星距壁一度太也。”参见“太半”。
4.顺利,安宁。
《老子》:“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”
晋陆云《九愍·考志》:“命险太其靡常,道离隆而匪易。”
《金石萃编·唐朗空大师塔铭》:“邦家安太,魔贼归降。”
5.副词。表示程度过分。
《墨子·亲士》:“太盛难守也。”
唐杜甫《新婚别》诗:“暮婚晨告别,无乃太匆忙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五三回:“这个太莽了些,望乞恕罪。”
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十二章:“二木匠从巩家沟乡政府回来,一道渠叫众人不要太细緻地坚壁。”
6.副词。表示程度极高。常用于感叹句中。
巴金《探索集·怀念老舍同志》:“今年上半年我又看了一次《茶馆》的演出,太好了!”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:“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、太可爱了,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。”
7.副词。用于否定句,相当于“很”。如:不太好;不太够。
阅读:239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