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天

天字的笔画:4画;

tiān

ㄊ〡ㄢ

〔《广韵》他前切,平先,透。〕

1.人的头顶。

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刑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,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”

郭璞注:“是为无首之民。”

袁珂注:“‘刑天’盖即断首之意。”

2.古代的墨刑。

3.天空。

《诗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缪束薪,三星在天。”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则苗浡然兴之矣。”

南朝宋谢灵运《初去郡》诗:“野旷沙岸淨,天高秋月明。”

前蜀韦庄《菩萨蛮》词: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”

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八:“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,彷佛有什么大难来临。”

4.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。

《书·泰誓上》:“天佑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。”
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”

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君,天也,天可逃乎?”唐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天锡皇帝,为天下主。”
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人心以为神,天亦必以为神矣。”

5.迷信的人指神仙等所住的地方。

6.称君王。

宋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虢国不施粧粉,自衒美豔,常素面朝天。”

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宁古塔纪略》:“又言洎乎《长白山赋》入,天心嗟歎,温诏下颁。”

7.以之尊称父母或夫。

《诗·鄘风·柏舟》“母也天只”毛传:“天谓父也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白于玉》:“远近无不知儿身许吴郎矣,今改之,是二天也。”

8.依靠对象;赖以生存、不可或缺之事物。
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”

9.命运;天意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吾之不遇鲁侯,天也。”

唐韩愈《送湖南李正宗序》:“离十三年,幸而集处得燕而举一觞相属,此天也,非人力也。”

《水浒传》第六一回:“挑着个纸招儿,上写着:‘讲命谈天,卦金一两。’”

10.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称世界的精神本原。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;知其性,则知天矣。”

朱熹集注:“心者,人之神明,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。性则心之所具之理,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。”又以天为精神实体。

清刘大櫆《天道中》:“天者,何也?吾之心而已矣。”

11.古人指日月星辰运行、四时寒暑交替、万物受其覆育的自然之体。

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知天之所为者,知人之所为者,至矣。”

成玄英疏:“天者,自然之谓……天之所为者,谓三景晦明,四时生杀,风云舒捲,雷雨寒温也。”

汉王充《论衡·自然》:“天地合气,万物自生,犹夫妇合气,子自生矣。”

汉王充《论衡·自然》:“天者,普施气万物之中。”

唐刘禹锡《天论》:“天之所能者,生万物也。”

清戴震《原象》:“日之发敛,以赤道为中。月之出入,以黄道为中。此天所以有寒暑进退,成生物之功也。”

12.天然,天生。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牛马四足,是谓天。”

唐元稹《论教本书》:“且夫周成王,人之中才也,近管蔡则谗入,有周召则义闻,岂可谓天聪明哉?然而克终于道者,得不谓教之然耶?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九:“杨诚斋云:古人之诗,天也;后世之诗,人焉而已。此论得之。”

13.指天性与生命。

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故圣人之制万物也,以全其天也。”

元麻革《题李氏寓酒轩》诗:“古来贤达士,以酒全其天。”

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曼云先兄家传》:“中年,自以生性卞急,欲託琴德,以自养其天。”

14.天时,指天气、季节等。

《孙子·计》:“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”

唐杜甫《佳人》诗:“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。”

南唐张泌《浣溪沙》词:“小市东门欲雪天,众中依约见神仙。”

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第三:“天热,多休息休息。”

15.一昼夜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匡超人背着行李,走了几天旱路。”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大长的天,也是白闲着,帮帮我,又解了闷儿。”如:月小三十天,月大三十一天;明天;每天。

16.一天裡的某一段时间。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八:“约莫一更多天,然后睡了。”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赶到那里大约天也就是时候了。”

17.位置在顶部的,凌空架设的。如:天棚、天窗、天线、天桥。

18.极;最。

老舍《茶馆》第三幕:“画的天好,当不了饭吃啊!”

19.方言。东北计算土地的单位,十亩为一天。

20.姓。

汉有天高。

阅读:5302

标签: 自然

●〖汉字〗天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天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太

⇛后一个汉字:大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