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
简体阳字的笔画:6画;繁體陽字筆畫:11畫。
(阳,阳)
yáng
〡ㄤˊ
〔《广韵》与章切,平阳,以。〕
“昜”的今字。
1.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
《书·禹贡》:“岷山之阳,至于衡山。”
《公羊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。”
何休注:“泓,水名。水北曰阳。”
晋陆机《赠从兄车骑》诗:“髣彿谷水阳,婉娈崑山阴。”
唐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太行之阳有盘谷。
盘谷之间,泉甘而土肥,草木藂茂。”旧注:“太行,山名,在怀州。阳,南也。”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陵墓·会稽郡王墓》:“先六世祖宋驸马都尉、会稽郡王暨贤穆大长公主合葬之墓,在天台县西北三十里,护国寺东五百步,凤皇山之阳。”
2.日光照得见的一面,向阳部分。
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“凡斩毂之道,必矩其阴阳。阳也者,稹理而坚。阴也者,疏理而柔。”
贾公彦疏:“记识其向日为阳,背日为阴之处。”
3.物体的正面,前面。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凡衰外削幅,裳内削幅,幅三袧”唐贾公彦疏:“凡裳前三幅后四幅者,前为阳,后为阴,故前三后四,各象阴阳也。”
宋苏轼《四菩萨阁记》:“长安有故藏经龛,唐明皇帝所建,其门四达,八板皆吴道子画,阳为菩萨,阴为天王。”
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钱面》:“自昔以钱之有字处为阴,无字处为阳。”
4.外面。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“阴血周作”唐孔颖达疏:“外为阳,内为阴。”
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外者为阳,内者为阴。”
5.凸出的。
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古铜器》:“所谓款识,乃分二义:款谓阴字,是凹入者,刻画成之;识谓阳字,是挺出者。”参见“阳文”。
6.外露;显露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阳者进谋,几者应感。”
戴望校正:“阳者谓显明其事者,欲进而为谋。”
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仲尼曰:无入而藏,无出而阳,柴立其中央。”
成玄英疏:“阳,显也。”
7.假装。
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,而说之以名高,则阳收其身,而实疏之。”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春正月,阳尊怀王为义帝,实不用其命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故胜己者,则不得闻,闻亦阳不知也。”
8.借指表面上。
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》:“华人于金厂附近开设店铺,阳售杂货,阴购金砂。”
9.太阳;阳光。
《诗·小雅·湛露》:“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”
毛传:“阳,日也。”
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阳杲杲其未光兮,凌天地以径度。”
王逸注:“日耀旭曙,旦欲明也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《诗》云:杲杲日出。”
南朝宋谢灵运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》诗:“出谷日尚早,入舟阳已微。”
郭小川《秋日谈心》诗:“暖暖的秋阳,又照我们高谈阔论尝新酒。”
10.中午。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郊之祭,大报天而主日,配以月。
夏后氏祭其闇,殷人祭其阳,周人祭日以朝及闇。”
郑玄注:“阳读为曰雨曰暘之暘,谓日中时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桉《洪范·庶徵》云:‘曰雨曰暘。’暘谓亢阳乾燥,日中之时,亦明日中乾燥,异于昏明。”
11.指晴天。
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仰福帝居,阳曜阴藏。”
薛综注:“太微宫,阳时则见,阴时则藏。”
12.指天。
《楚辞·王褒〈九怀·通路〉》:“乘虯兮登阳,载象兮上行。”
王逸注:“意欲驾龙而陞云也。”
13.正。与“负”相对。
《管子·枢言》:“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:“此阴阳犹今言正负。”
14.今指带阳电的。如:阳极,阳电。
15.亢阳之气。
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天式从横,阳离爰死。”
王逸注:“人失阳气则死。”
唐韩愈《重云一首李观疾赠之》诗:“天行失其度,阴气来干阳。”
宋杨万里《晓炊黄竹庄》诗之二:“地底阳生人不觉,烧痕未冷已青青。”
16.刚勐。
《易·否》:“内阴而外阳,内柔而外刚。”
高亨注:“坤为阴卦,为柔;乾为阳卦,为刚。”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夫以阳为充孔扬,采色不定,常人之所不违。”
成玄英疏:“阳,刚勐也。”
17.大;强大。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臣闻天下阴燕阳魏,连荆固齐,收韩成从,将西南以与秦为难。”
高诱注:“阴,小;阳,大。”
18.响亮。
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有一天,听见村里有面小铜锣,阴一声,阳一声,当当地敲过来了。”
19.鲜明;明亮。
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载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公子裳。”
毛传:“阳,明也。”
《楚辞·九歌·大司命》:“壹阴兮壹阳,众莫知兮余所为。”
王逸注:“阴,晦也。阳,明也。”
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得时之麻,必芒以长,疏节而色阳。”
陈奇猷校释引夏纬瑛曰:“‘色阳’是颜色鲜明、漂亮的意思。”
20.温和;温暖。
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”
毛传:“阳,温也。”
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其藏之也周,其用之也遍,则冬无愆阳,夏无伏阴。”
杜预注:“愆,过也。谓冬温。”
晋陶潜《杂诗》之六:“御冬足大布,粗絺以应阳。”
王瑶注:“阳,温暖。”
21.指春夏季节。
《文选·潘岳〈闲居赋〉》:“若乃背冬涉春,阴谢阳施。”
李善注引《神农本草》:“春夏为阳,秋冬为阴。”
晋潘岳《笙赋》:“时阳初暖,临川送离。”
22.复苏;生长。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近死之心,莫使复阳也。”
成玄英疏:“阳,生也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执贽》:“积美阳芬香,以通之天。”
晋陶潜《杂诗》之三:“日月还复周,我去不再阳。”
23.指人世。
清东轩主人《述异记·农夫附尸》:“冥中以我阳寿未尽,即令回阳。”参见“阳閒”、“阳宅”。
24.开放。
《后汉书·班固传上》:“张千门而立万户,顺阴阳以开阖。”
李贤注:“合谓之阴,开谓之阳。”
晋陆机《短歌行》:“时无重至,华不再阳。”
25.乾旱。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太白司艾,西岳国师典致时阳,白炜象平,考量以铨。”
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厥罚常阳。阳,旱也。”
宋王禹偁《为宰臣谢赐御製歌诗表》:“天时旱暵,圣虑焦劳……自春徂夏,稍致愆阳,以日繫时,不忘善祷。”
26.农曆十月的别称。
《诗·小雅·杕杜》:“日月阳止”汉郑玄笺:“十月为阳……妇人思望其君子,阳月之时已忧伤矣。”参见“阳止”。
27.男性,男性的。
汉班固《白虎通·嫁娶》:“阳倡阴和,男行女随,男不自专娶,女不自专嫁,必由父母,须媒妁。”
汉班固《白虎通·嫁娶》:“男长女幼者,阳舒阴促。”
28.指雄性的。
明叶子奇《草木子·观物》:“阴鸟之飞也,头缩而足伸;阳鸟之飞也,头伸而足缩。”
29.男性生殖器。
唐顾况《囝》诗:“囝生闽方,闽吏得之,乃绝其阳,为臧为获。”
清东轩主人《述异记·巨体人》:“堂邑县一乡农,甫生时,阳长三寸,及稍长,阳长一尺,今三十馀岁,无人与婚。”
30.精气;精液。
元王恽《玉堂嘉话》卷六:“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,男子八八六十四阳绝,过此为婚为野合。时叔梁纥过六十四娶颜氏少女,故曰野合。”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李太青》:“方与妾交媾情浓,忽内传他旨呼李,李心虚,以为携妾事泄也,遂脱阳死妾腹上。”
31.指膀胱。
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太阳藏独至,厥喘虚气逆,是阴不足阳有馀也。”
王冰注:“阳,谓膀胱也。”
32.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。与“阴”相对。如天、火、暑是阳,地、水、寒是阴。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
高亨注:“一阴一阳,矛盾对立,互相转化,是谓规律。”
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黄帝问曰:‘余闻天为阳,地为阴,日为阳,月为阴。大小月,三百六十日成一岁,人亦应之。’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基义》:“君臣父子夫妇之义,皆与诸阴阳之道。君为阳,臣为阴;父为阳,子为阴;夫为阳,妻为阴。”
33.通“扬”。发声清亮;发扬。
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其声清阳而远闻。”
孙诒让正义:“桉阳与扬通。
《释名·释天》云:阳,扬也。气在外发扬也。”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,故愁其治言,阴愁而藏之也。”
丁士涵注引《释名》:“阳,扬也,气在外发扬也。”
《逸周书·大戒》:“其位不尊,其谋不阳,我不畏敬,材在四方。”
孔晁注:“卑当畏敬圣者,尊其位,阳其谋也。”
34.春秋燕邑。在今河北省唐县境。
《春秋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十有二年,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。”
杜预注:“阳即唐,燕别邑。
中山有唐县,不言于燕,未得国都。”
35.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。
《春秋·闵公二年》:“二年春王正月,齐人迁阳。”
杜预注:“阳,国名。”
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历代州域形势·春秋战国》:“阳,沂水南有阳都城,故阳国。”
36.姓。
春秋鲁国有阳虎。见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。
阅读:26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