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
逋字的笔画:10画;
bū
ㄅㄨ
〔《广韵》博孤切,平模,帮。〕
1.逃窜,逃亡。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六年其逋,逃归其国。”
杜预注:“逋,亡也。”
唐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蔡卒幸丧,围我许郛;新师不牢,劻勷将逋。”
元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四摺:“杀的那楚项羽促律律向北忙逋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二》:“讯问来何以故,曰:‘悉檀长老命来候相公者。’余知僕逋矣。”
2.指逃亡的人。
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“可以怀远,可以柔逋。”
唐韩愈《柳州罗池庙碑》:“于是民业有经,公无负租,流逋四归。”
3.拖欠,积欠。
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,皆勿收。”
唐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于是免属州负逋之缗钱廿有四万,米三万二千斛。”
章炳麟《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丁口少多无所匿,赋税厚重无所逋。”
4.指所欠赋税债物。
宋叶适《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》:“公请诸司合奏,释旧逋,禁预借,百年弊事绝矣。”
清张岱《快园道古·经济》:“上曰:‘积逋不偿,民困可知,若逮其官,必责于民,民重困矣!’并所逋赦之。”
5.引申指拖欠未了之事。
茅盾《〈霜叶红似二月花〉新版后记》:“续成此书,了此宿逋。”
6.懈怠;稽迟;拖延。
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于是公卿奏曰:‘司徒谟顷以常疾,久逋王命。’”唐韩愈《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常山幽都,孰陪孰扶,天施不留,其讨不逋。”参见“逋慝”。
7.通“膊”。暴露。
汉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病者独,死者逋。”
俞樾《诸子平议·法言二》:“逋乃膊之假字。膊从尃声,尃从甫声,逋亦从甫声,故得通用……《方言》:‘膊,暴也。
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閒,凡暴肉发人之私,披牛羊之五藏谓之膊。’然则‘死者膊’犹言暴露也,正与上文‘死者葬’相对。”
阅读:139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