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波

波字的笔画:8画;

I

ㄅㄛ

〔《广韵》博禾切,平戈,帮。〕

1.水涌流。

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夫水波而上,尽其摇而复下,其势固然者也。”

潘漠华《飘泊者》诗:“他底眼,只茫然的睁着,任迷茫的前事,绿水似的波过他底心头。”

2.涌流的水;流水。

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有豕白蹢,烝涉波矣。”
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渭水一》:“山下石穴广四尺,高七尺,水溢石空,悬波侧注。”

唐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”

3.波浪,起伏波动的水面。

《楚辞·九歌·河伯》:“与女游兮九河,冲风起兮横波。”

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”

朱自清《温州的踪迹·绿》:“西湖的波太明瞭,秦淮河的又太暗了。”

4.起波。

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

唐羊士谔《寄黔府窦中丞》诗:“夏月天无暑,秋风水不波。”

5.比喻挑起事端,製造溷乱。

宋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友雠一波,共起谤议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八:“二十四年大开海禁。

闽、粤、浙、吴,航天万里,鲸鲵不波。”

6.风波。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。

晋陆云《赠汲郡太守》诗之四:“风澄俗俭,化静世波。”如: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
7.投入水中。

唐黄滔《馆娃宫赋》:“吴王乃波伍相,辇西施。”

8.目光流转;流转的目光。

《楚辞·招魂》:“娭光眇视,目曾波些。”

汉无名氏《杂事秘辛》:“目波澄鲜,眉妩连卷。”

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无良媒以接懽兮,託微波以通辞。”

9.波及;播散。

南朝梁张率《清凉》诗:“罗帷夕风济,清气尚波人。”

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二:“大概都市上的人,过惯了文雅秀气的生活,一旦遇着有刺激性的粗豪举动,都很愿意欣赏一下;同时又害怕这粗豪波到自己身上,吃不住。”参见“波及”。

10.逃;奔走。

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企喻歌辞之一》:“鹞子经天飞,群雀两向波。”

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六三引唐张鷟《朝野佥载·李宏》:“商旅惊波,行纲侧胆。”

清褚人穫《坚瓠补集·辞荐馆》:“来年二月清明后,又袖封筒到处波。”

11.古代蜀方言。对老人的尊称。

后蜀何光远《鉴诫录·鬼传书》:“西川高相公骈版筑罗城日,遣诸指挥分擘地界,开掘古冢,取塼甃城,独沧州守御指挥使姜知古卓旗占得西南肖波块,其块即赵畚相公坟也,年代深远,碑文磨灭,‘走’脚损缺,‘肖’字存焉。”原注:“蜀人呼老弱为波,坟塚为块。”

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蜀中称尊老者为波,祖及外祖皆曰波。又有所谓天波、日波、月波、雷波者,皆尊之之称。”

宋无名氏《爱日斋丛钞》卷五:“林谦之诗:‘惊起何波理残梦。’自注:‘述梦中所见何使君,蜀人以波呼之,犹丈人也。’”

12.书法指捺的折波。

晋王羲之《题〈卫夫人笔阵图〉后》:“﹝宋翼﹞每画一波,常三过折笔。”

南朝梁武帝《答陶弘景论书书二》:“复当以点画波撇论极诸家之致。”

13.句中衬字。无义。

元朱凯《昊天塔》第四摺:“他兄弟每多死少波生。”

元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摺:“我受尽了些雪压波风筛。”

14.语助词。犹吧。用于句末。多见于宋元的口语。

元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二摺:“你识字替他写一纸文书波。”

清洪昇《长生殿·疑谶》:“客官,你一面吃酒,我一面告诉你波。”端木蕻良《浑河的急流》:“水芹子咽,回家波。”

15.古水名。源出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北,南流入滍水(今沙河)。

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其川荥雒,其浸波溠。”

16.古县名。

汉置,属河内郡。

波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。

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河内郡……县十八:怀,汲,武德,波,山阳……”

17.即波动。物理学名词。参见“波动”。

18.姓。

汉代有波才。见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。

II

ㄅ〡ˋ

〔《集韵》彼义切,去寘,帮。〕

沿,顺着。

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从鄯善傍南山北,波河西行至莎车,为南道。”

颜师古注:“波河,循河也……波音彼义反。”

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波汉之阳,亘九嶷,为长沙。”

颜师古注:“波汉之阳者,循汉水而往也。”

III

bēi

ㄅㄟ

〔《集韵》班糜切,平支,帮。〕

通“陂”。

1.池塘。

《汉书·货殖传·巴寡妇清》:“水居千石鱼波,山居千章之萩。”

颜师古注:“波读曰陂。言有大陂养鱼,一岁收千石鱼也。”

2.山坡。
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漯水》:“泉发于山侧,沿波历涧,东北流出山。”

阅读:2857

●〖汉字〗波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波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泣

⇛后一个汉字:泡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