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传

传字的笔画是:6画

简体传字的笔画:6画;繁體傳字筆畫:13畫。

(传,传)

I

chuán

ㄔㄨㄢˊ

〔《广韵》直挛切,平仙,澄。〕

1.传授。

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”唐韩愈《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》:“其说汪洋奥美,……学者就传其法,初若可取,卒然失之。”

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你这泼猴,十分无状!师父传你道法,如何不学,却与师父顶嘴?”

2.指所传授的东西。
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3.转授;遗留。

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。”

汉司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终则遗显号于后世,传土地于子孙。”

朱湘《哭孙中山》诗:“谁说他没有遗产传给后人?他有未竟之业让大家继承。”

4.让位;传代。
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﹝孝公﹞疾且不起,欲传商君。”

高诱注:“传,犹禅也。”

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论贤举能而传焉,非疏父子亲越人也,明于治乱之道也。”

唐韩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其先王明,以太宗子,国曹,绝复封,传五王,至成王。”

清冯桂芬《汪氏耕荫义庄记》:“汪氏系出鲁颍川侯汪,其后以名为氏,三十有一传为汉龙骧将军文和。”

5.延续;继承。

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指穷于为薪,火传也,不知其尽也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传者,相传继续也。”

晋颜延之《阳给事诔》:“忠壮之烈,宜自尔先;旧勳虽废,邑氏遂传。”

唐韩愈《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》:“家世习儒,学词章,昆弟三人,俱传父祖业。”

6.传达;传送。

后蜀顾敻《浣溪沙》词之四:“青鸟不来传锦字,瑶姬何处琐兰房?忍教魂梦两茫茫。”

清阮元《小仓浪笔谈》卷一:“庶子许国镌杯二,玉以赠吴,兕以赠赵……后赵传之门人黄端伯。”

7.传扬;流布;传播。

《墨子·所染》:“此五君者所染当,故霸诸侯,功名传于后世。”

宋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,故莫能知;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此世所以不传也。”

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,不倦的教诲……是为医术,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。”

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一:“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。”

8.传说;传闻。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其所见焉,犹可欺也,而况于千世之传也!”杨倞注:“传,传闻也。”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有司失其传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谓典乐者失传说也。”

唐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呜呼,其信然邪?其梦邪?其传之非其真邪?”

《儿女英雄传·缘起首回》:“后经东海吾了翁重订,题曰《儿女英雄评话》,相传是太平盛世一个燕北闲人所作。”

9.移动;转移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父母舅姑之衣、衾、簟、席、枕、几不传,杖屦祗敬之,勿敢近。”

郑玄注:“传,移也。”

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初,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、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,时冬月未尽二旬,而相心疑云冤,狱有饰辞,奏欲传之长安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传,谓移其狱事也。”

10.说;描述;表达。

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

杜牧注:“传,言也。此言上之所陈,悉用兵取胜之策,固非一定之制;见敌之形,始可施为,不可先事而言也。”
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

清费锡璜《〈友鸥堂集〉序》:“嗟呼!蓄数十年之学力……乃一无所用,而困顿流离,以终独藉此诗以传其不得已之怀抱,岂不伤乎!”

11.以画、写、拓等方式临摹原件。

唐杜甫《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》诗:“明公出此图,无乃传其状。”如:传写;传摹;传真。

12.递解;逮捕。

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宋留以军降秦,秦传留至咸阳,车裂留以徇。”

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灵帝责怒让(张让)……让怀协忿怨,以事中允,明年,遂传下狱。”

李贤注:“传,逮也。”

《新唐书·吴元济传》:“居二日,门坏,执元济,举族传之长安。”

13.传讯;召唤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假如老爷将票子传我,我怎敢不去!”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十一:“饭还没有吃罢,区上的交通员来传她。”

14.犹招致。

《汉书·武五子传赞》:“千秋材知未必能过人也,以其销恶运,遏乱原,因衰激极,道迎善气,传得天人之祐助云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传,引也。”

15.传染。参见“传人”。

16.传导。如:传电、传热。

17.通“转”。改换方向;辗转。

《墨子·节葬下》:“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,国家万民而观之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墨子二》:“‘传’与‘转’通。”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﹝始皇﹞于是使御史悉桉问诸生,诸生传相告引,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,皆阬之咸阳。”

18.通“专”。集中在一件事上。

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》二六:“无自恃计,传恃楚之救,则梁必危矣。”

II

zhuàn

ㄓㄨㄢˋ

〔《广韵》直恋切,去线,澄。〕

〔《广韵》知恋切,去线,知。〕

1.解说;注释。

《公羊传·定公元年》:“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。”

何休注:“读谓经,传谓训诂。”

唐刘知几《史通·补注》:“降及中古,始名传曰注。”

宋戴埴《鼠墣·传注》:“先汉经自为经,传自为传,自马融注《周礼》,省学士之两读,以传连经。”

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明解故上》:“古之为传异于章句,章句不离经而空发,传则有异。

《左氏》事多离经,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亦空记孔子生。”

2.书传;着作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齐宣王问曰:‘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有诸?’孟子对曰:‘于传有之。’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曰:“贤者着述曰传曰记。”

宋司马光《投壶新格序》:“传曰: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不为也;穫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

清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各史例目异同》:“古书凡记事、立论及解经者皆谓之传。”

3.传记。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。

《汉书·叙传》:“彼何人斯,窃此富贵,营损高明,作戒后世。述《佞倖传》第六十三回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列传》:“传之为体,大抵相同,而述者多方,有时而异。如二人行事,首尾相随,则有一传兼书,包括令尽,若陈馀、张耳合体成篇,陈胜、吴广相参并录是也。”

宋孙孚《孙公谈圃》卷上:“陈忘其名,崔伯易能道其详,屡欲作传。”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霁野》:“我是不写自传,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,因为一生太平凡。”

4.指演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。如《水浒传》、《儿女英雄传》、《虾球传》。

5.作传;记载。

唐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汉史既传其事,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三:“﹝阎应元﹞邑人黄晞状之,邵子湘传之。”

郭沫若《历史人物·屈原研究一》:“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上有一篇《屈原贾生列传》,前半部便是传的屈原。”

6.驿站或驿站的车马。

《左传·成公五年》:“梁山崩,晋侯以传召伯宗。”

杜预注:“传,驿。”

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:“发人修道,缮理亭传。”

唐戴叔伦《建中癸亥岁奉天除夜宿武当山北茅平村》诗:“驱传迷深谷,瞻星记北辰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元成宗大德八年》:“帝闻之,赐钞给传,天祥辞所赐钞而行。”

7.古代过关津、宿驿站和使用驿站车马的凭证。

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田成子去齐,走而之燕,鸱夷子皮负传而从。”

陈奇猷注引门无子曰:“传,信也。以缯帛为之,出入关合信。”

《史记·孝景本纪》:“复置津关,用传出入。”

北周庾信《又移齐河阳执事文》:“自拭玉继书,通关去传,实谓上方销剑,山阳息马。”

8.任官的凭证。

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自三辅、三公有事府第,皆用传。”

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以谏争不合,投传而去。”

李贤注:“传谓符也,音丁恋反。”

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范传》“还吴,迁都督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策乃授传,委以众事。”

9.谓依次轮转。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宋子传客之,闻于秦始皇。”

《汉书·张苍传》:“鲁人公孙臣上书,陈终始五德之传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传谓传次也。音直恋反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宋文帝元嘉十六年》:“河西王牧犍通于其嫂李氏,兄弟三人传嬖之。”

胡三省注:“传,递也。”

阅读:1513

●〖汉字〗传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傳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伡

⇛后一个汉字:伟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