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
心字的笔画:4画;
xīn
ㄒ〡ㄣ
〔《广韵》息林切,平侵,心。〕
1.心脏。人和嵴椎动物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。
《素问·痿论》:“心主身之血脉。”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内则肝、胆、心、肺、脾、肾、肠、胃。”
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五段:“医生一按电钮,爱克司光照到他的前胸,他的心一上一下跳着。”参见“心脏”。
2.心脏所在的部位。泛指胸部。
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其里之丑人,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”旧题汉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。”
唐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一百韵》:“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
3.指胃部。
元朱震亨《丹溪心法·心脾痛》:“心痛,即胃脘痛。”
明陈实功《外科正宗·溃疡主治方》:“补中益气汤……煎一锺,空心热服。”如:心气痛。
4.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。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。”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知音》:“故心之照理,譬目之照形。”
5.思想、意念、感情的通称。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
汉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义不苟取比周于朝,以移主上之心。”
唐杜甫《秋兴》诗之一:“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繫故园心。”
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五○:“谁分江湖摇落后,小屏红烛话冬心。”
6.挂怀,关心。
三国魏曹操《祀故太尉桥玄文》:“奉命东征,屯次乡里,北望贵土,乃心陵墓。”
明唐顺之《与吕沃洲巡按书》:“两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
林纾《赠李拔可舍人序》:“吾不敢谓其即继武于杜甫、元结之徒,而亦可谓心乎国家矣。”
7.本性;性情。
《易·复》:“复其见天地之心乎?”
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;董安于之心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
陈奇猷集释:“性既自心而生,故此文心缓即性缓也。”
三国魏嵇康《释私论》:“物情顺通,故大道无违;越名任心,故是非无措也。”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一:“诚者,天地之心也。人生而皆有之。”
8.思虑;谋划。
《吕氏春秋·精谕》:“纣虽多心,弗能知矣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在一日,管一日。替你心,替你力。”
9.中心,中央。
《太玄·中》“神战于玄”晋范望注:“在中为心。”
《南史·孝义传上·江泌》:“菜不食心,以其有生意,唯食老叶而已。”
宋陆游《度浮桥至南台》诗:“九轨徐行怒涛上,千艘横繫大江心。”
闻一多《画展》:“前仆后继的倒毙在街心。”
10.指木上的尖刺、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。
《诗·邶风·凯风》:“凯风自南,吹彼棘心。”
前蜀薛昭薀《浣溪沙》词:“握手河桥柳似金,蜂鬚轻惹百花心,蕙风兰思寄清琴。”
清褚华《木棉谱》:“苗之去心,在伏中晴日,三伏各一次。”
11.指某些点心的馅子。如包子心,饺子心。参见“心子”。
12.我国古代哲学名词。指人的主观意识。与“物”相对。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“心”是世界的本体。
宋陆九渊《杂说》: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。”
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天下无心外之物。”
13.唯物主义哲学家则认为“心”离不开“物”,有“物”才有“心”,无“物”即无“心”。
明王廷相《石龙书院学辩》:“夫心固虚灵,而应者必借视听聪明,会于人事而后灵能长焉。”
清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心言性,言天言理,俱必在气上说,若无气处则俱无也。”
14.佛教语。与“色”相对。佛教把一切精神现象称为“心”,有“三界唯心”之说。
《俱舍论》卷四:“心,意、识体一。”
15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,有星三颗。
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东宫苍龙,房、心。”参见“心宿”。
阅读:44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