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
心字的筆畫:4畫;
xīn
ㄒ〡ㄣ
〔《廣韻》息林切,平侵,心。〕
1.心臟。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肌性器官。
《素問·痿論》:“心主身之血脈。”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內則肝、膽、心、肺、脾、腎、腸、胃。”
楊朔《三千裏江山》第五段:“醫生一按電鈕,愛克司光照到他的前胸,他的心一上一下跳著。”參見“心臟”。
2.心臟所在的部位。泛指胸部。
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其裏之醜人,見而美之,歸亦捧心而矉其裏。”舊題漢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。”
唐白居易《和夢遊春詩一百韻》:“捫心無愧畏,騰口有謗讟。”
3.指胃部。
元朱震亨《丹溪心法·心脾痛》:“心痛,即胃脘痛。”
明陳實功《外科正宗·潰瘍主治方》:“補中益氣湯……煎一鍾,空心熱服。”如:心氣痛。
4.古人以心為思維器官,故後沿用為腦的代稱。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。”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
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知音》:“故心之照理,譬目之照形。”
5.思想、意念、感情的通稱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”
《詩·小雅·巧言》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
漢鄒陽《獄中上書自明》:“義不茍取比周於朝,以移主上之心。”
唐杜甫《秋興》詩之一:“叢菊兩開他日淚,孤舟一繫故園心。”
清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之二五○:“誰分江湖搖落後,小屏紅燭話冬心。”
6.掛懷,關心。
三國魏曹操《祀故太尉橋玄文》:“奉命東征,屯次鄉裏,北望貴土,乃心陵墓。”
明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
林紓《贈李拔可舍人序》:“吾不敢謂其即繼武於杜甫、元結之徒,而亦可謂心乎國家矣。”
7.本性;性情。
《易·復》:“復其見天地之心乎?”
《韓非子·觀行》:“西門豹之性急,故佩韋以自緩;董安於之心緩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
陳奇猷集釋:“性既自心而生,故此文心緩即性緩也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釋私論》:“物情順通,故大道無違;越名任心,故是非無措也。”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一:“誠者,天地之心也。人生而皆有之。”
8.思慮;謀劃。
《呂氏春秋·精諭》:“紂雖多心,弗能知矣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在一日,管一日。替你心,替你力。”
9.中心,中央。
《太玄·中》“神戰於玄”晉範望註:“在中為心。”
《南史·孝義傳上·江泌》:“菜不食心,以其有生意,唯食老葉而已。”
宋陸遊《度浮橋至南臺》詩:“九軌徐行怒濤上,千艘橫繫大江心。”
聞一多《畫展》:“前仆後繼的倒斃在街心。”
10.指木上的尖刺、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。
《詩·邶風·凱風》:“凱風自南,吹彼棘心。”
前蜀薛昭薀《浣溪沙》詞:“握手河橋柳似金,蜂鬚輕惹百花心,蕙風蘭思寄清琴。”
清褚華《木棉譜》:“苗之去心,在伏中晴日,三伏各一次。”
11.指某些點心的餡子。如包子心,餃子心。參見“心子”。
12.我國古代哲學名詞。指人的主觀意識。與“物”相對。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“心”是世界的本體。
宋陸九淵《雜說》: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。”
明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下:“天下無心外之物。”
13.唯物主義哲學家則認為“心”離不開“物”,有“物”才有“心”,無“物”即無“心”。
明王廷相《石龍書院學辯》:“夫心固虛靈,而應者必借視聽聰明,會於人事而後靈能長焉。”
清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心言性,言天言理,俱必在氣上說,若無氣處則俱無也。”
14.佛教語。與“色”相對。佛教把一切精神現象稱為“心”,有“三界唯心”之說。
《俱舍論》卷四:“心,意、識體一。”
15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,有星三顆。
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東宮蒼龍,房、心。”參見“心宿”。
阅读:444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