琵琶

ok8.org > 词典 > 琵琶

1.弹拨乐器。初名批把,见《释名·释乐器》。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、阿拉伯等地,汉代传入我国。后经改造,圆体修颈,有四弦、十二柱,俗称“秦汉子”。一说,我国秦末,百姓苦长城之役,弦鞀而鼓之,琵琶即始于此。(见晋傅玄《〈琵琶赋〉序》。)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,四弦,腹呈半梨形,颈上有四柱,横抱怀中,用拨子弹奏,即现今琵琶的前身。

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,柱位逐渐增多,改横抱为竖抱,废拨子,改用手指弹奏。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,通常称四相十三品,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;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,技法丰富,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咏d器。

2.指弹奏琵琶的指法。

宋王谠《唐语林·识鉴》:“﹝王蝺﹞又见康崑崙弹琵琶云:‘琵声多,琶声少,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。’自下而上谓之琵,自上而下谓之琶。”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怎的推手向外为琵,合手向内为琶,怎的为挑,为弄,为勾,为拨:--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。”

3.鱼名。

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于是乎长鲸吞航,修鲵吐浪,跃龙腾蛇,鲛鲻琵琶。”

刘逵注:“琵琶鱼,无鳞,其形似琵琶,东海有之。”

南朝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海鱼千岁为剑鱼,一名琵琶,形似琵琶而善鸣,因以名焉。”

阅读:1110

●〖词语〗琵琶(拼音版)

●〖词语〗琵琶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词语:琵琶亭

⇛后一个词语:琴鹤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