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
草字的笔画:9画;
I
c·o
ㄘㄠˇ
〔《广韵》采老切,上皓,清。〕
“屮”的今字。亦作“艸”。
1.草本植物的总称。
《书·禹贡》:“厥草惟繇,厥木惟条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量知》:“地性生草,山性生木。”
唐韩愈《重云李观疾赠之》诗:“穷冬百草死,幽桂乃芬芳。”
2.古时亦用以称木。
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下》:“《青史子》云,古礼,男子生而射天地四方。其文云:‘东方之弧以梧,梧者东方之草,春木也……枣者北方之草,冬木也。’是木亦可称草也。”
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塞语·牝牡雄雌》:“《洪范》言‘庶草蕃芜’而不及木,则木亦可谓之草。”参见“草木”、“草茅”。
3.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的乾草。
元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一摺:“我今要与曹操雠杀,争奈这古城无粮草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五回:“我已探知操军粮草,俱屯于聚铁山。”
陈登科《风雷》第一部第八章:“目前情况非常严重。粮食紧张,烧草困难,群心不安,人口外流。你来了,这下就好了。”
4.杂草丛生处;草野;荒野。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垦草刱邑,辟地生粟。”
《北齐书·南阳王绰传》:“有妇人抱儿在路,走避入草,绰夺其儿饲波斯狗。”
唐杜甫《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》诗:“令弟草中来,苍然请论事。”
5.引申指民间。
唐李白《梁甫吟》:“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,长揖山东隆准公。”
6.割草,除草。
《礼记·祭统》:“未发秋政,则民弗敢草也。”
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》“草人下士四人”汉郑玄注:“草,除草。”
贾公彦疏:“郑云‘草,除草’者,无粪种者,杀草然后种之,职虽不言杀草,名为草人,明知除草,故郑云除草也。”
7.创造;创立。
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草巡狩、封禅、改曆、服色事未就。会窦太后治黄老言,不好儒术……诸所兴为者皆废。”
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:“文帝召公孙臣,拜为博士,与诸生申明土德,草改曆服色事。”
颜师古注:“草谓创造之。”参见“草创”。
8.粗劣;草率;简略。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眠香》:“草办妆奁,粗陈筵席。”参见“草具”、“草次”、“草草”。
9.写作;起草。
南朝宋鲍照《建除诗》:“闭帷草《太玄》,兹事殆愚狂。”
宋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三:“李昊仕于蜀,王衍之亡,为草降表。及孟昶降,又草焉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我草了一个底稿在此,来和你商议,替我斟酌起来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徐懋庸》:“日前本在草一篇小文……到月底不知如何,倘能做成,当奉上。”
10.草稿;底本。
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下:“凡公家文书之蒿,中书谓之草,枢密院谓之底,三司谓之检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三钞·友录稿》:“国朝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云:‘陈体文字仲约,平居诗不留草,其友花左室见辄手录之,故名《友录稿》。’”
11.作诗文的集名,意犹未定稿。如:清黄遵宪有《人境庐诗草》。如:清黄遵宪有《人境庐诗草》。
12.草书。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尝诣门生家,见棐几滑淨,因书之,真草相半。”
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卷一引南朝宋羊欣《采古来能书人名》:“河东卫觊字伯儒,魏尚书僕射,善草及古文。”
宋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诗:“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”
13.指拼音字母的手写体。如:大草;小草。参见“草书”。
14.谓文字潦草,不工整。
《花月痕》第五二回:“饭店隔壁,邵家扶乩,漱玉也来,只见乩上斜斜的两行,写得甚草。”
张天翼《万仞约》:“下面的字小点儿:六个字一句,有这么十几二十句排成了乾豆腐似的那么两堆--写得整整齐齐,不作兴带一笔草的。”
15.雌性的。多指家畜或家禽。参见“草马”、“草驴”、“草鸡”。
II
zào
ㄗㄠˋ
〔《集韵》在早切,上皓,从。〕
“皂”的古字。“皁”的古字。
后写作“皂(皁)”。草斗的简称,即栎实。其壳煮汁,可以染黑。
宋王观国《学林》卷九:“《说文》曰:草,自保切,栎实。可以染帛为黑,故黑色曰草。后世既用皁字,故草字用为草木之字。”参见“草斗”。
阅读:453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