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草

草字的筆畫:9畫;

I

c·o

ㄘㄠˇ

〔《廣韻》采老切,上皓,清。〕

“屮”的今字。亦作“艸”。

1.草本植物的總稱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厥草惟繇,厥木惟條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量知》:“地性生草,山性生木。”

唐韓愈《重雲李觀疾贈之》詩:“窮冬百草死,幽桂乃芬芳。”

2.古時亦用以稱木。

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下》:“《青史子》雲,古禮,男子生而射天地四方。其文雲:‘東方之弧以梧,梧者東方之草,春木也……棗者北方之草,冬木也。’是木亦可稱草也。”
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塞語·牝牡雄雌》:“《洪範》言‘庶草蕃蕪’而不及木,則木亦可謂之草。”參見“草木”、“草茅”。

3.指用作燃料、飼料的乾草。

元高文秀《襄陽會》第一摺:“我今要與曹操讎殺,爭奈這古城無糧草。”

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五回:“我已探知操軍糧草,俱屯於聚鐵山。”

陳登科《風雷》第一部第八章:“目前情況非常嚴重。糧食緊張,燒草困難,群心不安,人口外流。你來了,這下就好了。”

4.雜草叢生處;草野;荒野。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墾草刱邑,辟地生粟。”

《北齊書·南陽王綽傳》:“有婦人抱兒在路,走避入草,綽奪其兒飼波斯狗。”

唐杜甫《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》詩:“令弟草中來,蒼然請論事。”

5.引申指民間。

唐李白《梁甫吟》:“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,長揖山東隆準公。”

6.割草,除草。

《禮記·祭統》:“未發秋政,則民弗敢草也。”

《周禮·地官·序官》“草人下士四人”漢鄭玄註:“草,除草。”

賈公彥疏:“鄭雲‘草,除草’者,無糞種者,殺草然後種之,職雖不言殺草,名為草人,明知除草,故鄭雲除草也。”

7.創造;創立。

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草巡狩、封禪、改曆、服色事未就。會竇太後治黃老言,不好儒術……諸所興為者皆廢。”

《漢書·郊祀誌上》:“文帝召公孫臣,拜為博士,與諸生申明土德,草改曆服色事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草謂創造之。”參見“草創”。

8.粗劣;草率;簡略。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眠香》:“草辦妝奩,粗陳筵席。”參見“草具”、“草次”、“草草”。

9.寫作;起草。

南朝宋鮑照《建除詩》:“閉帷草《太玄》,茲事殆愚狂。”
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三:“李昊仕於蜀,王衍之亡,為草降表。及孟昶降,又草焉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我草了一個底稿在此,來和你商議,替我斟酌起來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徐懋庸》:“日前本在草一篇小文……到月底不知如何,倘能做成,當奉上。”

10.草稿;底本。

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下:“凡公家文書之蒿,中書謂之草,樞密院謂之底,三司謂之檢。”

清俞樾《茶香室三鈔·友錄稿》:“國朝朱彜尊《靜誌居詩話》雲:‘陳體文字仲約,平居詩不留草,其友花左室見輒手錄之,故名《友錄稿》。’”

11.作詩文的集名,意猶未定稿。如:清黃遵憲有《人境廬詩草》。如:清黃遵憲有《人境廬詩草》。

12.草書。

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:“嘗詣門生家,見棐幾滑淨,因書之,真草相半。”

張彥遠《法書要錄》卷一引南朝宋羊欣《采古來能書人名》:“河東衛覬字伯儒,魏尚書僕射,善草及古文。”

宋陸遊《臨安春雨初霽》詩:“矮紙斜行閑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。”

13.指拼音字母的手寫體。如:大草;小草。參見“草書”。

14.謂文字潦草,不工整。

《花月痕》第五二回:“飯店隔壁,邵家扶乩,漱玉也來,隻見乩上斜斜的兩行,寫得甚草。”

張天翼《萬仞約》:“下面的字小點兒:六個字一句,有這麽十幾二十句排成了乾豆腐似的那麽兩堆--寫得整整齊齊,不作興帶一筆草的。”

15.雌性的。多指家畜或家禽。參見“草馬”、“草驢”、“草雞”。

II

zào

ㄗㄠˋ

〔《集韻》在早切,上皓,從。〕

“皂”的古字。“皁”的古字。

後寫作“皂(皁)”。草鬥的簡稱,即櫟實。其殼煮汁,可以染黑。

宋王觀國《學林》卷九:“《說文》曰:草,自保切,櫟實。可以染帛為黑,故黑色曰草。後世既用皁字,故草字用為草木之字。”參見“草鬥”。

阅读:4538

●草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