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
曾字的笔画:12画;
I
zēng
ㄗㄥ
〔《广韵》作滕切,平登,精。〕
1.副词。乃;竟。
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?曾不容刀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:“曾,乃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敌戒》:“智能知之,犹卒以危,矧今之人,曾不是思!”宋苏舜钦《滞舟》诗:“曾无鸟禽乐,虚在人曹中。”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某太医》:“庸医杀人,罪不容死,况趋势贪利,曾不以病者为事,潦草匆忙,以药人者乎?”
2.副词。则。表示相承。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三代与我同行,五伯与我齐智,彼独有圣智之实,我曾无闾里之闻,穷巷之知者何?”高诱注:“曾,则也。”
3.副词。岂;难道。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越曾足以为大虞乎?”
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,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,以避熏凿之患,而曾二虫之无知!”知,一本作“如”。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八:“夫二事者,吾不以为难,而况贫贱者曾足以动吾心乎?”
4.副词。一直;从来。
晋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胭脂》:“窃见其奖进士子,拳拳如恐不尽;小有冤抑,必委曲呵护之,曾不肯作威学校,以媚权要。”
5.代词。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何”、“怎”。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呜呼,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宋杨万里《木樨》诗之一:“东风染得千红紫,曾有西风半点香!”宋范成大《菩萨蛮》词:“多愁多病后,不识曾中酒。”
元张翥《绮罗香》词:“曾信有客里关河,又怎禁夜深风雨。”
6.重。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。参见“曾孙”、“曾祖”。
7.谦词。犹末。参见“曾臣”。
8.举起翅膀;飞举。
《文选·贾谊〈吊屈原文〉》:“见细德之险徵兮,遥曾击而去之。”
李善注:“曾,高高上飞意也。”
9.通“增”。增长;增加。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汉桓宽《盐铁论·诏圣》:“虽曾而累之,其亡益乎!”明贝琼《〈唐宋六家文衡〉序》:“将刻诸梓,使子弟读之,而曾曲阜所作四篇。”
10.通“橧”。参见“曾巢”。
11.通“憎”。厌恶;恨。
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·苏秦书赵王章》:“臣窃以事观之,秦岂忧赵而曾齐哉?”
12.姓。
春秋时有曾参。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。
II
céng
ㄘㄥˊ
〔《广韵》昨棱切,平登,从。〕
1.副词。尝;曾经。
《墨子·亲士》:“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,未曾有也。”
唐王梵志《前死未长别》诗:“义陵秋节远,曾逢几箇春?”清黄景仁《尹六丈为作云峰阁图歌》:“我曾夜半登祝融,铁笛叫出金钲红。”
朱光潜《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》:“我在爱丁堡大学曾正式选修了欧洲古代史。”
2.深。参见“曾曲”、“曾潭”。
3.通“层”。重迭。
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曾枝剡棘,圆果抟兮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曾,重也。”
南朝宋谢灵运《苦寒行》:“岁岁曾冰合,纷纷霰雪落。”
黄节注:“曾与‘层’通。”
4.通“层”。高。
《文选·颜延之〈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〉》:“苑太液,怀曾山。”
刘良注:“包怀其高山也。”
元周伯琦《兴和郡》诗:“连甍结贾区,曾楼瞰寥廓。”
阅读:150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