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调
(宫调,宫调)
戏曲、音乐名词。我国历代称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为七声,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。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,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,统称“宫调”。以七声配十二律,理论上可得十二宫、七十二调,合称八十四宫调。但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。如隋唐燕乐係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、商、角、羽四声,每弦上构成七调,得二十八宫调;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;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;明清以来,南曲只有五宫八调,通称十三调,而最常用者不过五宫四调,通称九宫。在一般人的话中,宫调亦常指乐曲。
《水浒传》第二九回:“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,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。原是西瓦子里说唱诸般宫调的顶老。”
清孔尚任《<桃花扇>本末》:“予虽稍谙宫调,恐不谐于歌者之口。”
王季思等注:“宫调--指乐曲的音调,向来以它的异同为声调高低的标准。”
阅读:13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