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調
(宮調,宮調)
戲曲、音樂名詞。我國歷代稱宮、商、角、變徵、徵、羽、變宮為七聲,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。凡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,以其他各聲為主的則稱調,統稱“宮調”。以七聲配十二律,理論上可得十二宮、七十二調,合稱八十四宮調。但實際音樂中並不全用。如隋唐燕樂係根據琵琶的四根弦作為宮、商、角、羽四聲,每弦上構成七調,得二十八宮調;南宋詞曲音樂隻用七宮十一調;元代北曲用六宮十一調;明清以來,南曲隻有五宮八調,通稱十三調,而最常用者不過五宮四調,通稱九宮。在一般人的話中,宮調亦常指樂曲。
《水滸傳》第二九回:“裏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,正是蔣門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。原是西瓦子裏說唱諸般宮調的頂老。”
清孔尚任《<桃花扇>本末》:“予雖稍諳宮調,恐不諧於歌者之口。”
王季思等註:“宮調--指樂曲的音調,向來以它的異同為聲調高低的標準。”
阅读:13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