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癉

简体瘅字的笔画:13画;繁體癉字筆畫:17畫。

(瘅,瘅)

I

dàn

ㄉㄢˋ

〔《广韵》得桉切,去翰,端。〕

〔《广韵》丁可切,上哿,端。〕

〔《广韵》丁佐切,去箇,端。〕

1.病;劳苦。

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上帝板板,下民卒瘅。”

毛传:“瘅,病也。”

清曹堉《陈孟楷通守副室王硕人哀辞》:“大妇体瘅,忽遘异疾。”

2.指发生病害。

清汪懋麟《唐官屯阻雨舟中写怀》诗:“根本傥无伤,枝叶不先瘅。”

3.厚(与“薄”相对);(怒气、热气)盛。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古者,太史顺时覛土,阳瘅愤盈,土气震发。”

韦昭注:“瘅,厚也。”

《隶释·汉西岳华山亭碑》:“畏天之威,逢斯瘅怒,时雨不兴,甘澍弗降。”参见“瘅热”。

4.憎恨。

唐元稹《告畲三阳神文》:“厉鬼瘅人,贪吏殄物。”

清王士禛《居易续谈》:“夫善在必彰者,则恶在所必瘅。”参见“瘅恶”。

5.通“疸”。黄疸病。
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﹝翼望之山﹞有兽焉,其状如狸……服之已瘅。”

郭璞注:“黄瘅病也,音旦。”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《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》四十卷。”

颜师古注:“瘅,黄病。”

II

dān

ㄉㄢ

〔《广韵》都寒切,平寒,端。〕

热症;湿热症。

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此五气之溢也,名曰脾瘅。”

王冰注:“瘅,谓热也。”

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瘅成为消中。”

王冰注:“瘅,谓湿热也。”
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主治上·伤寒热病》:“寒乃标,热乃本。春为温,夏为热,秋为瘅,冬为寒。”

III

tán

ㄊㄢˊ

〔《广韵》徒干切,平寒,定。〕

手足风病。指风瘫。

《广韵·平寒》:“瘅,风在手足病。”

IV

d·n

ㄉㄢˇ

〔《集韵》党旱切,上缓,端。〕

指疫鬼。

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飞砾雨散,刚瘅必毙。”

吕向注:“瘅,鬼也。言投石如雨,刚坚之鬼皆死也。”
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“正月刚卯”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:“﹝刚卯铭曰﹞既正既直,既觚既方。庶疫刚瘅,莫我敢当。”

阅读:1323

●〖汉字〗癉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癉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癌

⇛后一个汉字: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