紞
紞字的笔画:10画;
d·n
ㄉㄢˇ
〔《广韵》都敢切,上敢,端。〕
1.古代冠冕上用以繫瑱的丝绳。
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衡、紞、紘、綖,昭其度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紞者,县瑱之绳,垂于冠之两旁。”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王后亲织玄紞。”
韦昭注:“紞所以悬瑱当耳者也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供玄紞之服,广本支之路。”
2.缝在被端的丝带。用以识别首尾。
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缁衾,赬里,无紞。”
郑玄注:“紞,被识也。”
贾公彦疏:“被本无首尾,生时有紞为记,识前后。”
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紞》:“予谓被之有紞,若今时当头矣。”自注:“吴中方言以被识为当头。紞、当声相近。”
3.象声词。击鼓声。参见“紞如”、“紞然”。
阅读:90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