紞
紞字的筆畫:10畫;
d·n
ㄉㄢˇ
〔《廣韻》都敢切,上敢,端。〕
1.古代冠冕上用以繫瑱的絲繩。
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衡、紞、紘、綖,昭其度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紞者,縣瑱之繩,垂於冠之兩旁。”
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王後親織玄紞。”
韋昭註:“紞所以懸瑱當耳者也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詰鮑》:“供玄紞之服,廣本支之路。”
2.縫在被端的絲帶。用以識別首尾。
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緇衾,赬裏,無紞。”
鄭玄註:“紞,被識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被本無首尾,生時有紞為記,識前後。”
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·紞》:“予謂被之有紞,若今時當頭矣。”自註:“吳中方言以被識為當頭。紞、當聲相近。”
3.象聲詞。擊鼓聲。參見“紞如”、“紞然”。
阅读:9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