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
书字的笔画是:4画
简体书字的笔画:4画;繁體書字筆畫:10畫。
(书,书)
shū
ㄕㄨ
〔《广韵》伤鱼切,平鱼,书。〕
1.书写;记录,记载。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卫人逆公子晋于邢。冬,十二月,宣公即位。书曰:卫人立晋。”
南朝宋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赬茎素毳、并柯共穗之瑞,史不绝书。”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成王书法》:“又尝见康熙中某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握笔,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。”
孙犁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有一段话,我觉得很好,曾请曾秀苍同志书为小幅张贴座右。”
2.字,文字。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,壹也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学书,不成,去;学剑,又不成。
项梁怒之。
籍曰:‘书足以记姓名而已。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’”唐杜甫《客从》诗:“珠中有隐字,欲辨不成书。”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大字帖》:“字仅蝇头细书。”
3.字体;字形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缪篆、虫书。”
宋李石《续博物志》卷五:“古隶之书起于秦,省篆为隶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七一回:“取过石碣看时,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,人皆不识。”
4.指六艺中的六书之学。
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……三曰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”
郑玄注:“书,六书之品。”
贾公彦疏:“六书者,先郑云:象形、会意、转注、处事、假借、谐声。”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计。”
孙希旦集解:“书、计,即六艺中六书、九数之学也。”
唐韩愈《请上尊号表》:“臣得所管国子、太学、广文、四门,及书、筭、律等七馆学生沉周封等六百人状。”
5.书法。
唐孙过庭《书谱》:“自汉魏已来,论书者多矣,妍蚩杂糅,条目纠纷……徒使繁者弥繁,阙者仍阙。”
宋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卷六:“﹝米元章《论书》:﹞壮岁未能立家,人谓吾书为集古字,盖取诸家长处总而成之,既老始自成家。”
朱建新《〈孙过庭书谱笺证〉序例》:“唐孙过庭《书谱》,为历代论书名作之一。”
6.指书法作品。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因谓姥曰:‘但言是王右军书,以求百钱耶。’姥如其言,人竞买之。”
《林则徐日记·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》:“求书者坌集,竟日作字。”
7.书籍;装订成册的着作。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”
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申子、韩子皆着书,传于后世,学者多有。”
宋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卷三:“真宗听政之暇,唯务观书。”
沉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的家庭》:“我的母亲姓黄……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。”
8.特指某一种专着,如占兆书、曆书等。
《书·金縢》:“乃卜三龟,一习吉。启籥见书,乃并是吉。”
孔传:“开籥见占兆书,乃亦并是吉。”
汉贾谊《鵩鸟赋》:“异物来萃兮,私怪其故;发书占之兮,谶言其度。”
唐包佶《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》诗:“丧马思开卦,占鴞懒发书。”
9.指盟辞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至,则欿,用牲,加书,徵之,而骋告公,曰:‘大子将为乱,既与楚客盟矣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欿亦作坎,挖坑。用羊或牛,加盟书于牲上,伪作太子曾与楚客盟之迹,而己验之。”
晋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书誓山河,启土开封。”
逯钦立校注:“李注:‘高帝与功臣盟,使黄河如带,泰山如砺,国以永存,爰及苗裔。书誓山河,谓此盟也。’”
10.文书,文件。
《书·顾命》:“太史秉书,由宾阶隮,御王册命。”
孔颖达疏:“太史持策书顾命欲以进王。”
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“司书上士二人、中士四人。”
郑玄注:“司书主计会之簿书。”
贾公彦疏:“注言簿书者,古有简策以记事,若在君前以笏记事,后代用簿;簿,今手版。”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振书端书于君前,有诛。”
孔颖达疏:“臣不豫慎,若将文书簿领临时乃拂整,则宜诛责也。”
《汉书·张苍传》:“张苍,阳武人也……秦时为御史,主柱下方书。”
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或曰主四方文书也。’下云苍自秦时为柱下御史,明习天下图书计籍,则主四方文书是也。”如:证书;申请书。
11.文体名。用以铺叙国家典章制度。
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为十表,本纪十二,书八章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史传》:“本纪以述皇王,列传以总侯伯,八书以铺政体,十表以谱年爵,虽殊古式,而得事序焉。”
唐刘知几《史通·书志》:“及班马着史,别裁书志……原夫司马迁曰书,班固曰志,蔡邕曰意,华峤曰典,张勃曰录,何法盛曰说,名目虽异,体统不殊。”
12.文体名。用以陈述对政事的见解、意见。
汉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上书奏记,陈列便宜,皆欲辅政。今作书者,犹上书奏记,说发胸臆,文成手中,其实一也。夫上书谓之奏记,转易其名谓之书。”
姚华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中》:“书以言事,行上行下,平行往复,统谓之书。故二十九篇誓诰与命十居五六,皆曰书也。书者总言,析曰誓诰、曰命誓。命以上行下,诰则上下通行,意犹告也。平行用告,更不待言。古人事简,体无多制。
周末用书更盛。”
13.指书信。
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叔向诒子产书……复书曰:若吾子之言。侨不才,不能及子孙,吾以救世也。”
唐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五回:“过了两日,只见小厮回来,拿了一封书,交给小丫头拿进来。”
14.某些曲艺的通称。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明儿白妞说书,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,来听书罢。”
陈云《关于评弹》:“新书我听得不多。”
15.指《尚书》。
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温柔敦厚,《诗》教也;疏通知远,《书》教也……故《诗》之失愚,《书》之失诬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徵圣》:“《易》称‘辨物正言,断辞则备’;《书》云‘辞尚体要,弗惟好异’。”
姚华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上》:“《书》之为文,篇二十有九。体综为四:一典,二谟,三誓,四诰。”
16.姓。
明有书永琇。见《万姓统谱·鱼韵》。
阅读:13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